古墓抢救性挖掘 北朝圆形墓称奇
2006-07-18

      记者昨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获悉,为配合西安南郊曲江雁湖小区基建工程,考古人员日前对该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24座西汉到唐的墓葬,出土各类陪葬器物百余件,令人惊喜的是,在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两堆谷物,虽然谷物已经炭化成了空壳,但如今看上去仍然白灿灿的,圆条形颗粒分明。

罕见北朝平民圆形墓葬令人称奇

该考古工地位于西安市南郊羊头镇村北塬上,南临绕城高速,北边台基之下为环湖路,西北150余米处为秦二世墓园。目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共清理了24座古墓葬,除一座北朝墓葬和两座唐代墓葬外,其余21座均为两汉墓葬。墓地处于塬上,墓葬埋藏普遍较深,平均深度达8米左右,即使这样,墓葬还是大多被盗,保存完整的仅两座。

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人员张小丽介绍,24座古墓共出土陶壶、陶罐、陶仓等器物百余件,时代延续从西汉到晚唐。在编号为22的一座西汉墓出土20余件彩绘男女陶俑,造型精美,是研究汉代陶俑的珍贵资料。编号17的墓葬是一座北朝时期墓葬,保存完整,墓室为圆形,形制独特,比较罕见。该墓葬为合葬墓,随葬品仅有两件小陶罐和一枚五铢钱,这枚五铢钱与汉五铢、隋五铢形制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该墓的发现为这一时期平民的丧葬习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保存了近2000年的谷物依然白灿灿

东汉墓保存较好,尤其编号为M16的保存完整,未被盗扰。参与考古发掘的张小丽说,该墓墓室内各类器物摆放整齐有序,出土的釉陶壶、釉陶仓、陶奁、陶罐、陶井、陶案、陶盘、陶碗、陶耳杯、陶勺主要置于两侧耳室中,出土的陶釜和陶甑置于前室东北角砖支架上,铜镜和铜钱主要置于后室棺内。后室内棺木朽痕清晰可见,室内共埋藏人骨5具,骨架多已朽成粉末,仅牙齿可采集,是东汉时期家族合葬墓难得的完整写照之一。

引人关注的是,在这座墓室内,发现了保存下来的两堆谷物。虽然谷物已经炭化成了空壳,但如今看上去仍然白灿灿的,圆条形颗粒分明,但到底是什么谷物,还有待科学鉴定,目前,考古队已经把这些谷物的标本送到了北京中国社科院作最终认定。这些保存较好的谷物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农业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来源:三秦都市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