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让“仰望星空”成了奢望
2012-06-27
当地处市郊的佘山天文台也敲响光污染的警钟,在上海,“仰望星空”真的成了一种奢望?
昨天,早报记者从上海市科协第142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上获悉,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的夜天光背景14年间变亮了20倍,已不再是理想的天文光学观测点,科研人员不得不对观测仪器进行改造。此外,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已计划在浙江安吉兴建我国第一个夜天光保护区,并建设两个天文专业观测室和一个科普观测点。
50年前市区可见银河
光污染主要可分为三种——由玻璃幕墙等在白天造成的白亮污染、夜间强光造成的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体测量专业委员会成员唐正宏说,任何射入天空的光线都会使夜空更亮,“光污染会直接降低望远镜的探测能力,已经令全球五分之一的人看不见银河。”业内人士介绍,50年前,在上海市区的夜晚,抬头还能看到璀璨的银河。
而伴随城市的发展,灯光越来越多,不但市中心变成了“不夜城”,连郊区佘山的夜空也越来越亮。从1994年到2007年的14年间,上海佘山天文台的夜天光背景从19星等变亮为15.8星等,相当于变亮了20倍(星等数值越小,亮度越高),而国际上优良的天文台夜天光背景要比佘山天文台暗200倍左右。
唐正宏介绍,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大型光学望远镜“佘山1.56米望远镜”,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因夜天光背景变化的影响,现已无法在常规天文观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重点开放实验室佘山基地主任陶隽介绍,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浙江相关单位签订协议,计划在浙江安吉天荒坪共建我国第一个夜天光保护区,并建设两个专业观测室和一个科普观测点,而佘山观测站的部分仪器将被搬到天荒坪。
光污染损伤视力
虽然天文观测点可以搬迁,但市民的生活环境却不能搬迁。“光污染会造成视觉环境的污染,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视力会受到伤害。”唐正宏说。
“光污染确实对人的视力特别是青少年的视力有影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上海十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于靖昨天说,晚上人的眼睛本来应当适应暗视的环境,但各种过度照明会损害人的视力。不少发达国家就很注意夜间的照明控制,比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宁愿牺牲部分市区的照明效果,也要减少夜间灯光的使用。
此外,我国由于光污染造成的交通事故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