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和疑团 凡高名画竟暗藏物理学公式(图)
2006-07-17
提起印象派艺术大师凡高,人们很容易想到《星夜》中的漩涡图案,或是《麦田上的乌鸦》中的金黄色彩。众所周知,这些感情强烈的作品,是画家极不稳定精神状态和内心狂乱的写照。然而,科学家近来发现,凡高还是一位罕见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因为他的多幅作品竟然诠释了深奥的流体力学现象。 


印象派艺术大师凡高的名作《星夜》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凡高画作都与湍流现象相符。他在1888年所作的《叼烟斗的自画像》 以及《耳朵上扎绑带的自画像》,就丝毫找不到湍流的迹象。当时,凡高因为之前的自残行为,刚刚服了镇定药物。他自己也曾表示在画这两幅作品时,心里是“非常平静”的。

  据报道,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凡高的画作进行数学分析后发现,其中多幅作品中光与影的模式,与流体力学中的漩涡,或喷气发动机喷出的气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凡高这位绘画天才,在年仅37岁时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中,他留下了多幅最为著名的画作,其中包括他于1889年在法国南部的精神病院画下的《星夜》、1890年所作的《有丝柏和星星的小路》及《麦田上的乌鸦》。研究人员称,在所有这些画作中,都能找到湍流经典数学模型的影子。

  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

  湍流问题曾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因为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许多时空尺度上的运动,它不仅和周围进行着能量交换,其内部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能量交换。

  好几个世纪以来,众多科学家一直试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湍流现象,然而这个被视为比量子力学还要深奥的难题,至今依然没有人能够解决。如今的现代湍流理论,其中一个重要基础,还是前苏联科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柯尔莫哥洛夫经过多番钻研,最终得出一个描述流体间任意两点间速率差的数学公式。这种关联如今被称为“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

  精神不稳定下的独特能力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物理学家阿拉贡及其同事,在对凡高的画作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画中光与影的模式,与柯尔莫哥洛夫提出的湍流公式几乎一致。阿拉贡说:“湍流是凡高作品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我们尝试量化了这一点。”

  凡高在创作这些画作时,精神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当时他曾多次出现幻觉,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混乱,表现出类似癫痫的症状。阿拉贡说:“我们认为,在凡高长期的精神不稳定状态下,有一种描绘湍流现象的独特能力。”

  能够用绘画作品如此精确地还原漩涡现象的画家,全世界似乎也只有凡高一个。

  阿拉贡表示:“其他画家的一些作品虽然看起来也包含湍流现象,但我们在研究中却没有发现任何符合‘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的特征。”

  比如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画面中似乎充满了凡高似的漩涡,而且画家在作画时精神同样处于狂乱的状态,然而其亮度概率分布,却和“柯尔莫哥洛夫的理论”并不相符。

  本报综合报道 提起印象派艺术大师凡高,人们很容易想到《星夜》中的漩涡图案,或是《麦田上的乌鸦》中的金黄色彩。众所周知,这些感情强烈的作品,是画家极不稳定精神状态和内心狂乱的写照。然而,科学家近来发现,凡高还是一位罕见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因为他的多幅作品竟然诠释了深奥的流体力学现象。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凡高画作都与湍流现象相符。他在1888年所作的《叼烟斗的自画像》 以及《耳朵上扎绑带的自画像》,就丝毫找不到湍流的迹象。当时,凡高因为之前的自残行为,刚刚服了镇定药物。他自己也曾表示在画这两幅作品时,心里是“非常平静”的。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