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精神”
2006-07-14
“某市设计了一个超出大巴黎6倍、大伦敦5倍的超大城市,规划范围涉及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140,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某贫困县新政府办公楼,面积估计达5万平方米。该县国土局大楼就有几千平米……”日前,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向媒体直陈我国一些地方城市化运动中的“大跃进”隐忧,认为城市化脱离了“循序渐进”原则。(7月13日《南方周末》)

有数据表明,从20%发展到40%的城市化率,英国花了120年时间,美国花了80年时间,而我国只花了22年时间。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拆迁矛盾,同样与这种大刀阔斧、拔苗助长的城市化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有具体拆迁工作上的失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同样是因为城市化速度大大超出了经济发展和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

正因为此,我们看到,尽管中国人均GDP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但是我们许多城市的大马路、大广场、“标志性建筑”、大校园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显然,这与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以校园为例,某省师范大学新校区占地3000亩,校门宽度超过100公尺,进门后一公里直径范围内没有任何建筑。如此“圈地”,令人瞠目。众所周知,欧美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根本没有自己的校园。学生们反而把自己的城市、自己的祖国,甚至世界当作自己的“校园”。显然,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平等的观念与自由、开放的精神。

因为共享,所以节约。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杰作,其首要精神应是节约,而不是鼓励圈地与独占、铺张与浪费。从这方面说,积极发展城市,让农民集中到城镇居住,不仅为了解放剩余劳动力,同样也为尽可能腾出更多农用地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遗憾的是,一些唯政绩马首是瞻的“大跃进”官员,利用我国土地管理的某些漏洞,不仅破坏城市的文化古迹,浪费公共设施,而且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有数据表明,从1996年年底到2003年,7年间我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绝大部分被大规模城市拓展所占用。

城市不仅是文化的容器,更是文化的生长点。真正的城市化,不是让田地变成水泥、让草木变成雕塑;不是丈量钢筋、水泥堆积物的高度与宽度;而是让更多的农民从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广大民众在群居与交往中更好地生活与创造。显然,在当下一些地方“日新月异”的“造城运动”中,那些既无益于现在又透支未来的决策已经严重地背离了“让每个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化精神。

应该看到,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没有谁可以在有生之年看见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任何城市的发展,任何国家的进步,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它需要的是政府与民众一点一滴的建造,而绝不是凭着某几位官员或专家一时的头脑发热,便可以多快好省出政绩、出奇迹的。城市文明的形成,更像是一个有机体的生长,有着自己内在的速度与规律———人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做好一顶镶满宝石的王冠,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为人类培养出一个杰出的头脑。

如陆大道院士指出,“现有城市建设布局的失序乃至失控,将导致耕地和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非常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眼下,我国处于城市化浪潮中,种种“大规划”的出笼更见证了我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对此,我们更需要冷静从容、从长计议,务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城市规划,使城市从浮躁的虚荣回归真实的生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