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大会:又有3处世界遗产脱离濒危
2006-07-13

新华网维尔纽斯(立陶宛)7月11日电(记者 张国旺 杨勤 张碧弘)正在此间举行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伊娜·马尔丘利奥尼特11日宣布,继塞内加尔的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之后,又有3处世界遗产地因状况得到改善而脱离《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马尔丘利奥尼特说,这3处世界遗产地是德国科隆大教堂、突尼斯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和印度亨比古迹群。至此,目前名列《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地只剩下30处,但她补充说,在本届大会闭幕前,这一名录还可能增加两名新成员。

马尔丘利奥尼特10日宣布,由于近年来塞内加尔动物保护工作富有成效,该国的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所面临的威胁已经消除,该保护区因此脱离《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1248年始建,1880年完工,1996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因科隆市在莱茵河沿岸兴建了多座高楼大厦,破坏了该教堂附近城市景观的完整性,2004年,这一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突尼斯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是迁徙水禽的主要冬季栖息地之一,1980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其上游兴建两座水坝,使流入湖中的淡水严重减少,湖水和沼泽地含盐量上升,湖边芦苇完全消失,迁徙鸟类减少。与此同时,商业化捕鱼、伐木和农业开发也对该国家公园构成了威胁。1996年,这一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印度亨比古迹群是印度维查耶那加尔帝国最后的都城遗址。在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富有的王室建造了宏伟的胜利城、德拉威庙宇和富丽堂皇的宫殿。1986年,它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由于连修两座吊桥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威胁了该世界遗产的完整性,1999年,这一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