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少专家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农田施用化肥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污染。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趋势是越来越坏,前景很不乐观。” [参与讨论] |
 |
■ GDP高增长背后的污染成分
|
2005年以来,所有省份都提交了各自的2004年经济形势报告。报告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前四名的省份都超过了1万亿元。不少专家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04年,广东省GDP为1.604万亿元,名列榜首,年增长率为14.2%。但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在《2003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中承认,2003年,广东省废水的排放总量增长了11.4%;作为度量废水中有害物质指标的COD(化学耗氧量),在工业废水中的排放量为21.11吨,比上一年略有增加。[详细] [参与讨论] | |
■从松花江污染忧中国重化工布局
|
吉化“11·13爆炸”的危害为什么没有被控制在厂内,而是引起哈尔滨等城市的水危机,甚至殃及俄罗斯?“不合理的工业规划与布局加剧了事故的危害性,不合理的布局常常会使化工厂的一般事故威胁到一个城市与一条河流的安全。”吉化这一国内最大的苯胺制造厂商,正是临江而建。由此而来的污染也不是第一次。自从50年代吉化建厂后,几十年间向松花江排放的汞已经高达150多吨,造成沿岸居民出现汞中毒的水俣病,而沉积在江中的汞治理耗时10余年。[详细] [参与讨论] | |
■ 治污的法律空白
|
无独有偶,淮河“治了又污”怪圈也是黄河治污无法跳出的。从大方面来说,治理黄河也缺乏法律后盾。国家目前针对水污染有《水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但这都是所有流域通用的大法,针对黄河的可操作性的细法并没有。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尚晓成认为,应该结合黄河的实际情况立法。整个黄河流域从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详细] [参与讨论] | |
■ 超标排污最多罚10万 罚款治污对企业无效
|
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体系下,超标排放污水却不属于违法行为,环保执法部门只能根据国家制订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排放超标的名义向排污单位加倍征收排污费,"1吨污水当量1角钱",且收费上限不超过10万元。对于那些年产值上千万甚至过亿的企业而言,10万元罚金根本不算什么,偷排超标污水所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详细] [参与讨论] | |
|
 |
 |
小资料 |
| |
部分水中污染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
氯:氯化是水消毒必要的步骤,然而,过度氯化会产生副产品,其中三氯甲烷,是已知的致癌物。 |
硝酸盐/亚硝酸盐:这两种物质是从肥料、污水、饲养场或地质元素中渗入我们的饮用水的。它被认为是对6个月到1岁孩子的直接威胁,也是对成人的极大威胁。 |
铜:是饮用水里通常发现的金属,会导致黄疸胰腺炎、红血球中毒、食道问题和贫血症。 |
铅:过量会导致肾病、神经痛、麻风病等。 |
砷:过量会导致神经炎、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等。 |
镉:过量会导致骨骼变形,腰背痛、中毒、红血球病变等。 |
磷:过量会导致有机磷中毒、呼吸困难等。 |
钙:过量会导致结石症、痛风等。 |
汞:过量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精神紊乱、疯狂、痉挛乃至死亡。 |
铬:过量会导致肾脏慢性中毒,造成肾功能紊乱、癌等。 | |
80%的癌症由环境污染引起 |
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80%的癌症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增多是我国近年来各类怪病发病率递增的根本原因。环境中的有毒有机物及铅、汞、镉、铬、铜、镍等重金属类,经过呼吸道、消化系统、皮肤等途径被人或动物所吸收。有些与体内黏液中的有机分子结合成络合物附着在体壁上,阻碍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降低酶类活性,引起急慢性中毒,致使细胞畸变,或引发癌变,以致死亡。有些重金属会对物质代谢起催化作用,使肝、肺、心脏等发生病变。因此,发病率尽管与遗传和饮食卫生习惯等有关,但其最根本的因素应是环境污染所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