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被破坏
2005-12-31

 

大量的垃圾被倒入白龙江,江水遭到污染。

保护区周边约10个铁合金厂排出的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飘向大山中大熊猫的栖息地。

保护区核心区发现大熊猫足迹的雪地上,大量的黑色铁合金粉尘让人触目惊心。

垃圾吸引了大量的乌鸦前来觅食。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武都两县境内,面积223671公顷,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处岷山山系的边缘,最高峰海拔3530米,区内山重水复、地势险峻、风景秀丽、加之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植被垂直分带明显,高等植物约有3000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20多种
保护区周边约10个铁合金厂排出的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飘向保护区的山林。

小溪边饮水的“国宝”大熊猫。

保护区内放牧将对地表生态造成破坏。
 
动物区系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陆栖脊椎动物有265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20多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保护区内放牧将对地表生态造成破坏。

零星砍伐是屡禁不止的“顽疾”。

村民连喂牲口的“料槽”都是用原木凿成的。
 
2005年记者两次来到这里进行了近20天的深入采访。采访中发现,在保护区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工作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并且明显增多。
 
靠山吃山,保护区内村民的柴薪及房屋全部取材于保护区山林。

靠山吃山,保护区内村民的柴薪及房屋全部取材于保护区山林。

 
但是由于保护区管辖面积大,管护人员相对较少,一些地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入山难以控制,生态破坏对大熊猫造成了安全隐患;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建设在保护区周边的工厂和随意倾倒的垃圾,对保护区大熊猫的栖息地的已造成破坏。。(本报记者田蹊摄影报道)
 
来源: 兰州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