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背叛者 80后“抛弃”王小波
2006-07-11
李傻傻告诉记者,以上那段话确实出自他口,但这只是他对王小波的小说的评价,而不是对于他的整个人的评价。李傻傻认为,这两者差别很大。对于作为一种精神气场的王小波,他一如既往欣赏;而对于王小波的小说,他认为自己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认识。

    署名红拂青铜的人在博客上写了篇文章《李傻傻,一个无耻的背叛者》,文章被转贴到了天涯、新浪等各大网站论坛,而且被疯狂地贴在许多博客的留言帖中,文中称:“虚弱而怯懦的80后,为了挤入主流文坛甚至主流社会,并且掩饰自己的日益平庸,竟然公开带头抛弃自己的师傅和引路人王小波。”

  口水的来源是80后作家李傻傻的一段话:“忘了看王小波作品的最初感受了,也很难提起再看的兴致。年轻时候被他吸引、蛊惑,年轻时他用有趣吸引你写作,用智力蛊惑你蔑视,估计过两年会忘掉他。”李傻傻曾经表示,王小波是其文学写作上的引路人之一;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红X》能看出王小波的痕迹。

  是王小波已经过时了,还是80后作家“过河拆桥”?有一些博友表示看到李傻傻评说王小波的话后,立刻想把李傻傻的书“撕得粉碎”,并号召大家不要再买他的书,尤其是“王小波门下走狗”的粉丝群更是出离愤怒。

  这场口水战到底是为了什么?7月3日,李傻傻在他的新浪博客上贴出了《从世界杯说到王小波》一文,文章部分内容对网友的种种质疑做了回应。

  评价小说不等于评价人

  李傻傻告诉记者,以上那段话确实出自他口,但这只是他对王小波的小说的评价,而不是对于他的整个人的评价。李傻傻认为,这两者差别很大。对于作为一种精神气场的王小波,他一如既往欣赏;而对于王小波的小说,他认为自己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于李傻傻对王小波的这段评价,深受王小波影响的80后作家胡坚表示:“我对王小波的理解跟李傻傻不同。对于王小波的作品,我也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看了,现在对他的理解我还是保留原来的那种感觉。但是当初的感觉虽然记忆犹新,但现在还是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感觉。”

  另一位被认为是先锋文学继承人的80后作家蒋峰则尖锐地批评说:“我觉得这么说王小波是有点过分!要是用同样的话说余华或王朔倒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确实不怎么样。不过这么说王小波确实不该。他进一步说:“我个人觉得王小波是个很棒的作家,所以一部好作品应该没有过时之说。”

  作家黄集伟则认为:“我觉得年轻作者评论王小波这个事很正常,因为不能强迫一个人去喜欢另外一个人的作品,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这是一个人的自由,不能因此就去指责这个人,指责的行为是不对的。”

  谁才是王小波的背叛者?

  博客上评价李傻傻等人的时候,用了“背叛”、“叛徒”这样的字眼,对于这些激烈的批评,胡坚认为“网上的事情永远都没法严肃看待的”。蒋峰则认为,王小波不是不能批评的,而且喜欢谁不喜欢谁完全是个人喜好,跟每个人品位有关。“我发现我周围的人都没遗忘他,我真没注意他在被人遗忘”。

  李傻傻则觉得,自由主义的王小波肯定不会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一定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而目前一些所谓的王小波的拥护者虽然高举着王小波的旗帜,却背弃了王小波的自由主义精神。

  李傻傻认为王小波“不是替天行道的骑士,不是打孩子屁股的老爸,不是惟我独尊的教主,他是一个一级优秀园丁,把自己的花花草草弄得举世无双,让路过的人都想住进去,想学着这么干”。

  作家李洱认为:“说到底,王小波其实也是个凡人,神话他,将他供起来,是没有必要的。”

  王小波正在被遗忘?

  王小波是否正在被遗忘,尤其对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上成长起来的80后们?那些名利双收的80后作家,是否还愿意继承自由主义的王小波?这些是博友们提出的疑问。

  胡坚说:“其实应该这样说,王小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他对大家没有共同的意义。有人愿意说他,他自然就有意义,有人不愿意说他,忘了也无所谓,我是属于不愿意说的那种。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每年大学里都有一大批的人走掉,也有一大批的人来补充。”

  蒋峰表示:“我从十四岁读到他的时候就被他吸引了,现在而言,我差不多是每三年读一次王小波,我原来也曾经以为随着我读更多的书,他可能会没那么出色,可是重读几遍反而更觉得他会传下去。”

  李傻傻则认为,对于王小波,“我们应该经常说他”,因为他“代表一种自由以及争取自由的手段,一种生活态度。这种自由,是对私人空间和信念的坚守。这种争取自由的手段,是自发地、渐进地、理性地追求;这种生活态度,是崇尚智慧和思考。”

  事实上,遗忘王小波的潮流正在悄悄涌动。“王小波的东西我没怎么看过,就别在他的忌辰胡说了吧!”——刘庆邦、梁晓声、刘震云、格非、毕飞宇等人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现在他已经这么热闹了,我就不说了吧!”王朔如是说。

  作家黄集伟坦言:“我个人很喜欢王小波,我觉得他是一个天才。上世纪90年代他写了很多随笔、开了一些专栏,表达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他的小说也写得很好,我大部分都看过,小说里不但富有浪漫气息,而且具有想象的能量。”

  他同时认为:有些人会记住王小波,有些人会忘记王小波,谁都不能说非得把他记住。记住也正常,遗忘也很正常。

  博客摘录:

  王小波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艺术趣味受到普遍的欢迎。而作为80后作家的李傻傻,思想的浅薄显而易见,就是其经验的积累也是相当狭窄闭抑的,他所理解的自由就是“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他的信仰就是女人。作为名利双收的80后作家,李傻傻比王小波在世的时候风光多了。他的写作比起王小波也安全多了,最出格的就是写偷女人内裤什么的。李傻傻的走红相当一个原因是因为80后文学作者的集体水平低下,另一个原因则是媒体疯狂炒作;跟其他80后少年得意者一样,李傻傻基本上也是商业的产物,代表了文学商品化的一种新形式。由此我可以猜测,李傻傻对王小波的背弃是因为恐惧,是虚弱的赝品对于真正的艺术和完整的人格的嫉妒。只有消灭了太阳,萤虫才能满足于自己的微光。

  ——摘自红拂青铜的BLOG

  我读到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争取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并在动员大家一起来做。这群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王小波门下走狗。”

  他们名为狗,实为猪。

  还有一群声称是猪的人,却一不小心做成了狗,有时还乱咬人,让主人很没面子。王小波说,我讨厌灌输,他们偏要灌输。王小波引用罗素的话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他们偏说要永远跟我走。王小波要从坟墓里跳出来骂一声直娘贼,老子不是权威,他们竟然说,你不是谁是?没有你,我们怎么吓唬人?

  ——摘自李傻傻的BLOG (作者:刘松)

    来源: 南方都市报《南都生活周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