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多消费者在衡量汽车的经济性时,通常只关注汽车的油耗、排量,而忽视包括整车使用寿命、保养周期等相关因素。有关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误区需要警惕,油耗和排量固然是衡量汽车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绝对不是全部。
低油耗小排量车型受到追捧
油价高除了会对交通等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对经济运行的环境造成巨大冲击之外,对车市的影响也相当明显。据悉,一份近期的相关调查结果则显示,由于油价持续上涨,有81.8%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在未来的计划中将优先考虑购买小排量、低油耗汽车,有86%的消费者认为小排量车将成为中国未来车市发展的主流。而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国内主流汽车企业今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大力发展低油耗小排量车型的应对举措。
汽车企业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存在大尺寸、大排量、高油耗车型比例偏高的问题,在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低油耗小排量汽车受到市场追捧的背景下,大量小排量汽车的入市,对整个汽车市场的消费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长期困扰国内车市的大排量高油耗车型比例偏高的问题有望改变,这从长远来看无疑有利于车市的健康发展,但也很可能会令汽车企业的盈利水平面临巨大压力。
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进入小排量汽车领域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其整体产能的扩张速度本来就是最快的,利润率相对也是最低的,其产销量不断增长的结果必然将是车价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下降,最终产品的盈利能力则大为减弱。
汽车经济与否需要综合考量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消费者的换车时间平均在4-5年左右,在跑到了15到20万公里之后,不同的造车理念产生的不同结果也非常明显。譬如,大多日韩汽车的保养费用都相对便宜,但通常情况下的保养间隔是5000公里,平均3个月一次。而耐用性较好的欧洲车辆虽然单次保养的价格略高,但保养间隔时间却不可同日而语。以伊兰特和东风标致307为例,伊兰特一次通常是200多元,307是300元左右,但伊兰特五六千公里就要保养一次,307的保养间隔则是1.5万公里,不管是从时间、精力还是从实际价格上来看,都更具经济性。
所以,尽管低油耗、小排量是衡量一辆汽车经济与否的重要标准,但却不是全部。汽车是否经济,还要考虑到整车使用寿命、车辆部件保养周期等相关因素。
(萧 敏)
《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