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元的代价……
2006-07-11
近日,笔者因单位公差,到达了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的西山乡。

  “西山乡位于洱源县西南部,地处西罗坪山脉,距县城92公里,东起黑惠江,南同漾濞县毗邻,西与云龙县接壤,北隔乔后镇与剑川县相望,处在洱源、剑川、云龙三县结合部。总面积512平方公里。辖区内海拔差异大,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3800米。主体民族为白族,杂居着少数彝族。粮食作物大春以包谷、大白芸豆为主,小春以小麦、苦荞为主……”这是笔者在洱源县政府官方网站上查阅到的,关于西山乡的一些基本信息。

  进入了西山乡。连绵不绝的大山上,修建了盘山公路。公路两旁,是茂密的松林和灌木林。“西山是洱源县内的主要用材林基地,森林总面积达41.4万亩。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罗汉松、冷杉、杜鹃、樟木、枫、山楂、红豆杉、毛竹等。林间草本植物、菌类和野生药材种类繁多。”――果然名不虚传,笔者想。

  一路行来,在两旁,笔者看到了大山居民生活的片断。“在公路两边的村民生活还算是好的,在山里深处的条件更差,经济、生活各方面十分落后,有的单是出来赶街购物,就要在山上走好几天的路程。”在一旁来接我的当地同事说。

  无数的松林,在车子两旁闪电般的后退着……

  突然,一种景象进入了笔者的视线――有的松树上悬挂着白色的塑料袋,在绿色的树丛中很是醒目。仔细看,凡是挂了塑料袋的松树身上,均有一个“Y”字形的切口,袋子挂在“Y”字的正下方。放远一望,公路两旁都是如此。

  “这是干什么用的?”笔者好奇地问。

  “采集松油呗。”同事没好气地说。

  “为什么要采集?这样做,松树不会死吗?”笔者虽然不大懂植物学知识,但也略知松油对松树的生长所起的作用。

  同事犹豫了一下:“如果有兴趣,你就停车下来看看吧。”

  我们进入了林区。林中,许许多多的松树身上,被人用铲刀凿出了“Y”字形的深槽,松油就顺着槽,慢慢淌人下方被铁钉固定好的塑料承装袋内。袋内预先放入了白色的固状物――大概是防止松油凝结的化学品。大多承装袋内已经接了大半袋的松油,笔者用手捏了几个袋子,有的已经处于半凝结状态。树身的槽,有的近10cm宽,很深,已经露出了松树的内芯。松树有的较粗,有的大约直径只有20-30cm左右,还未成年。

  我们在林中坐了下来。在我的盘问下,同事说出了他所了解的情况:

  在几年前,洱源县当地政府及林业有关部门与外地的一家企业合作并签订了协议,当地政府部门同意此企业在洱源县西山林区采集松树油,用于生产化工产品;此企业支付给当地有关部门每年150万元的资金,并委托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以每棵松树每年0.6元的价格作为工资,在洱源县西山林区招聘人员进行采集。

  当地百姓对于此项目十分反对,因为他们深知,这对于松树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促进松树发育的松油,被人为地提前“提取”,会使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用当地村民的话,就是使松树“老得,大不得”了);再者,在树上凿出深槽(有的由于树身松油脂凝结,不能流入袋内,每隔几天又派人继续将槽凿深……),破坏了树身结构,导致树木最终死亡;其三,林区有关人员由于管理不善,废弃塑料袋随处可见,将最终导致严重的“白色污染”……

  在初期,当地村民和有关人员交涉过,未果;有的村民甚至偷偷地将塑料袋取下,进行“破坏”活动。但由于该企业打着政府、林业部门的旗号,善良的百姓对此也没有办法,时间长了,只好听之任之,任其所为……现在,采集松油行为不仅公路沿线的松林区有,在远处的山上还更多,即便保守估计,大概也有几万到十几万株松树的松油被采集。

  “你还没有到过更远的地方――远远望去,整个山头都是白花花的塑料袋……”同事说。

  他继续说:“我们是山里人,对大山,对树木有一种感情!你知道吗,他们这样做,我们有多心疼!”

  我们沉默了。

  望着身旁伤痕累累的树木,想象着在不久的将来,此地的青山、绿水不再,代之的是一棵棵“油尽灯枯”的松树,它们死亡后,又将被砍伐,唯一剩下的,只有残桩碎石的“林木坟场”!!

  “树木无语,但也是几万条生命啊……”笔者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笔者不是林业专家,不是经济学家,也无意评价当地有关部门的行为。但也认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每年150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就轻易地使如此大面积的松树林断送,无论从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是世界公认的“生态环境能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的环保理念,此举,都是一种很不适宜的行为。

  同时,笔者也获悉,洱源县当地政府和林业有关部门在前不久,因涉嫌参与云南某木业公司推出的“合作造林”项目,对消费者进行商业欺诈的事件,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假造林,真“圈钱”》为题进行过专题报道。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采集松油”现象,不知道有关部门又该作何解释?

  难道,为了当地现在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我们就可以不顾及子孙后代将来的生存环境吗??

  怀着对被毁坏林木的哀思,也怀着对未来的一种希望,笔者继续前行……

来源:人民网环保论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