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村:活在棋盘上的古村落[组图]
2006-07-10
 

    你是不是那枚迷失红尘的过河“小卒”?    

    仿佛是在一种不经意之中,误撞误入棋盘村。那天的雾很大,且下着蒙蒙的细雨。隐约在雨雾之中的古村落,就像是一幅宁静而淡远的水墨画。淡淡的山水,淡淡的村落,淡淡的人家,淡淡的生活,淡得几乎没有了任何的色彩,淡得几乎没有了任何的欲望。然而,当我走进村落,却蓦然发现,在所有淡淡的印象的背后,有些淡淡的东西是古村落几百年以来在延续或谋求着的一种生活。

    而有些淡淡的东西,却是一种假象,一种烟雾。说到底,就是一种扑朔迷离,就好像这古村落的名字一样,棋盘村,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谜团”。雨渐渐止了,雾也逐渐地消散了。一个形如棋盘的古村落,如水印般地突现在了一片翠竹的尽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销蚀,“府”已成废墟,“车、马、兵”等亦已不全,古村落的棋盘元素已难现当年的神韵,但整个棋盘的格局、轮廓,却依然未变。    

    有人说,人生就像个棋盘,每一个人都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都拼了命地想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因此,人们往往会用一生的时间、精力去编织着一个结局。然而,当我走进石家村,行走在棋盘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就好像是迷失在红尘俗世间的一枚过河的“小卒”,无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行,或横冲或直撞,总觉得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在左右自己的行动,不管行至何方,结局如何,仿佛始终也逃不出那个棋盘的控制。

    向北,向北

    人的一生,是找寻与发现的一生。石家村的人们,把棋盘作为他们人生的坐标,在棋盘中找寻与发现着他们人生的走向及定位。同时,在人生的走向及定位时,把怀念、铭刻,作为一种习俗,一种传统,一种美德,来延续传承。因为期盼村的村民人人姓石,所以家家都种石榴树,以怀念先祖;户户都养四季竹,象征四季常青。每当春末初夏石榴花开之际,如火似焰。    

    石榴花所渲染的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色彩与缤纷,其中还蕴涵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与传说。因为石家村远祖石守信籍隶河南开封,而河南石姓发祥地是甘肃武威,均在棋盘村以北,且当时的北宋皇朝已消亡,腐败无能的南宋政府只能躲在江南的一隅苟延残喘,因此“北定中原”、“北望中原”已成为了所有大宋子民的期盼与渴求。

    故石家村所有房舍和宗祠、厅屋均坐南向北。虽然向北的建筑走向与我国传统民居大多坐北向南的习惯相悖,但为纪念祖辈,思怀故土,同时也为了让石姓的子孙后代立于不败之地(按照风水的原则,棋盘村址位于旺山北麓而绕村河流桃花溪在北面,向西流去,依据古代“枕山面水”的风水原则理应屋房门户向北),因此,向北既是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一种希冀与期盼。

    一幢幢民居就是一枚枚棋子    

    徽州古村落选址十分讲究风水龙脉,注意人居与自然的和谐,谋求“天人合一”,祈望子孙后代人财两旺,安居乐业。在古代风水学中,水口是一个村落的命脉,故石家村的水口位于村西端,石山对峙,由桃花溪、古石桥、魁星阁构成,俗称“狮象守门”。水口石山有天灯柱,村后南山有祖墓,墓旁古松1株,名“抱祖松”。整个村落以后村正中的石氏宗祠——“帅府”为中轴线,左右对称。

    “帅府”与一幢幢象征着“士、相、马、车”的民居,一字排列在棋盘底端边线上。“帅府”的对面是半亩方形池塘,池塘里有一个按照石守信帅印比例扩筑的长2丈、高阔各1丈的印墩,印墩上的古柏象征着印柄。    

    村落经纬分明,形如棋盘,错落有致,道道相通,整个村庄的布局如一个棋盘,被人称作“棋盘上的村庄”。村内有三条横街,是棋盘中的三条“横线”;流经村中的桃花溪是“楚河汉界”,隐喻石守信当年常与赵匡胤对弈。桃花溪一侧的远堤岩是红方棋盘的“河界”边线,南北向的纵向街巷是红方棋盘上的九条“直线”,为了棋盘的完整,每条街巷的两端均筑有闸门,巷路尽头皆设弄门,夜晚关闭,宛若一城堡。

    村中下水道明暗兼有,五尺宽石板道路,防盗用的上下闸门及马头墙均为典型的徽派建筑式样。街巷一半是水圳(水圳与“帅府”前的水塘相连通),一半是路面,路面用长条麻石横向铺设,条石伸出水面而悬空,夜深人静时若有人行走,便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提醒村民,注意防盗防贼,而水圳更明显的用处在于就近提供水源,以防失火。

  山明水净,相忘江湖    

    水是流动的,是生命相延、财源滚滚而来的象征,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是古徽州建筑的精髓,因此石家村的民居都是围饶着“水”展开,以“水”为中心。     

    石家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徽浙派民宅,外观为石库门、小青瓦、白粉墙、马头檀等,石库门的门盖上置有门楼。门楼和门盖中间用青砖嵌白粉线条和砖雕作装饰。走进大门不足两步,便有一门式屏风,俗称水照门,按当地风俗,只有婚丧、喜庆等大事才能开启此门,平时出入皆走水照门两边。屋内分上、下客堂,上客堂和下客堂两边是厢房,中间是客厅,上堂和下堂中间隔一天井,天井地面用精加工的花岗岩石铺成,地下置下水道,地面至檐口装有落水管。

    天井又称明堂,是古代徽派建筑自然采光之用,同时又是屋面雨水排泄出处,俗有四水归明堂之称,象征财源不外流之意。天井两边为阁厢。上下堂还各置有两个“经巷”(通向隔壁居室或厨房的通道),“经巷”各置落地花楹门两扇,门上雕有人物花草等图案,屋内有立柱44根之多而且用料十分讲究,大多为银杏和香椿树制成。厢房的窗门均有一块栏板,这是整个居室木雕艺术的精华所在,上面雕的古代故事中的人物、山水、交通工具等应有尽有,充分体现出绩溪“三雕”中木雕艺术的魅力。     

    从石家村出来,阴沉了一天的天空终于在黑夜来临之前放晴了。人生如棋,以不变应万变,石家村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始终保持着属于它的那份山明水净的风物,它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一种宁静、淡泊而致远的境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