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 守护未来[组图]
2006-07-05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长江生命力在消失……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长江的源头沱沱河气势非凡,河水在宽广平缓的河滩上恣意流淌,像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以天地作案几任意挥毫。如果在内地,这样的河流难免被坚固的大堤所束缚;而在这里,沱沱河是那样的随心所欲,那样的无拘无束。




  过去,长江上游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致使每年数百万吨的表土流失,这也是中下游河道淤积、洪涝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江两岸的湿地原本是蓄滞洪水的“海绵”,但是肆意的开发使之不断干涸。建国后,长江流域的湿地消失了40%,现存的湿地还在不停地萎缩、退化。长此以往,“母亲河”哪还有足够的乳汁来哺育她的儿女?

  看似是一幅美丽的田园水墨画,可无情的洪水年年都有可能把这里变为“水乡泽国”。历史上无序的围垦,使长江中下游的湿地减少了40%,而生活在堤垸内的居民年年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担心洪水把他们家园毁灭。可谁又会想到洪水也需要家园呢?

 


  沿江工业污染,是长江所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据统计,长江流域394个主要排污口一半以上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流域内73%的污染物――年均多达250亿吨,源源不断地排入长江,侵蚀着母亲河的健康,也严重污染了沿江城镇的500多个取水口。


  昔日碧波荡漾、商船云集的江南水道,如今却处处堆满生活垃圾。“守着长江没水喝”,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现代版的“竭泽而渔”!如果人们仅关注自身经济利益而缺乏环境意识,技术措施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看似一张美丽的田园风景照,实则是长江中游地区"迷魂阵"式过度捕捞的真实写照。电鱼、毒鱼、迷魂阵等不可持续的捕鱼方式,使该地区天然渔产量降低了75%。
       
鱼花都不放过,未来还会有鱼吗?鱼类是河流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1954年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达42.7万吨,目前只有10万吨左右; 1960年长江4大家鱼苗产量达300多亿尾,目前不到10亿尾。长江渔业资源严重枯竭,可捕的鱼越来越少,捕到的鱼也越来越小。一条生物不断消失的河流,她的生命还有多长?


 当这些迁徙的鸟儿飞越千山万水返回他们的家园时,等待它们的却是偷猎者们投置的毒药。

  


  4万多座水坝、成千上万的水闸和堤垸,使长江即将变成一条"渠道化"的河流。这不仅导致许多河段干枯、生物多样性丧失,而且并未从根本上减轻洪旱灾害。今天,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陆续拆除某些功能丧失的水坝,而中国还正在上演着“跑马圈水”运动。难道发展必须以牺牲河流的健康生命为代价吗?



  “一条健康的河流,是清澈的,是流淌的,是鱼水相容的,是人水和谐的!”--引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首届"长江论坛"上的发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