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该从课本中“移”掉吗?(图)
2006-07-04

  作者:野史家

  “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教科书中意译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但是在意译的过程中刻意淡化了愚公面临的下列困难:

  一、王屋和太行是两座大山,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山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二、愚公们可利用的工具只有锄头和簸箕,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挖掘、爆破及运输设备。

  三、劳动力只有九十高龄的愚公加上子孙三人和一个问讯赶来助阵的热情小孩。

  四、要把挖掉的土石用簸箕步行挑到渤海填埋,而愚公的老家河南济源离渤海那可不是步行几天能够来回的。

  实际上,就算现代人想要移平这两座山脉如果不动用核子武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综合上述困难,任何正常的人都可以得出结论:愚公这么做有病,而且病得不清,自己有毛病没关系,还要搭上后人跟着受罪:“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的这番话看似豪言壮语,充满了人定胜天的信念,但野史家分明看到了当今众多政策制定者根本不调研就上项目的影子,结果是害得一方不宁,损失惨重。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的意淫神话没有发生,那么愚公和他的子孙又是什么结果呢?结果就是:愚公就是愚公,智叟还是智叟,世界不会因愚公的蠢行而发生质变,但愚公的后人们却会因为他的决策而付出沉重的代价。那是忘不到头的盼望,就跟吴刚在广寒宫砍桂树一样,永远都不知道哪天才能砍完,用物理学术语来讲,叫作无用功。所以该典故的作者只能用摆明了是蒙人的意淫神话来支持愚公反驳智叟。

  其实当初利用这个成语的本意是要以此来激励跟随者们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其实并不可怕,是可以推翻的。建国后,因为这两座大山被推翻了,这个典故就被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与“人定胜天”结合在一起,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积极意义。但对于其长期出现在小学或初中的教科书里,笔者很不以为然。对于缺乏辨别力的未成年人,这篇文章传达的信号是很不好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决策轻浮,鼓励人们去做不科学的事情。

  二、破坏大自然,破坏环境。

  三、面对改造成本极其高昂的情况,一味的蛮干,不知道“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那时候没有查暂住证,大可以全家搬迁。

  四、颠倒黑白,把笨蛋抬举成聪明人,把聪明人贬低成笨蛋,误导未成年人。

  五、把希望寄托在神仙身上,毒害少年。

  行文快结束的时候,不得不提起今天看到的一个报道,标题是《村民梦到山中藏有宝藏凿洞挖宝十六年》。一看标题各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可笑的是报道里有这样的小标题——“愚公”用手“移山”,精神感动村民。连不务正业做发财梦的老头都成了“愚公”精神的继承者了。

  有鉴于此,野史家认为愚公移山早就该从中小学的教科书里剔除出去,或者至少教师们的评议里不能再拔高了。(有删节)

    来源: 四川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