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器碑漏重现北京
2005-12-30
    日前,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仿制的古代计时器——碑漏的揭幕仪式举行。随着将龙眼大小的钢球投入一个木制形似石碑的计时器,已于元代失传的碑漏在北京钟鼓楼重新开始记录北京时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木制形似石碑的计时器高2.2米、宽1.4米,内部设13根自上而下呈“之”字形排列的铜管,碑首上端设有投球孔。球沿曲筒滚动而下撞击铜铙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以此报送时间。
    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室研究员、古代计时器研究专家陈美东介绍,古人为掌握计时的精确度,设若干个铜球,第一个铜球需人工控制投球开关,其余则自动滚行,第一个金属球与第二个金属球的间隔时间为24秒。36个金属球滚完需用14.4分钟即一古刻,依此类推,3600个金属球滚动完毕正好为24小时。
    陈美东称,目前关于碑漏的详细记载只有在南宋薛季宣的《浪语集》中有,其发明人为唐代僧人文诰。此次制作这个碑漏则完全依照书中记载,共花了半年多时间,由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与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合作完成。不过,古时以竹为曲筒、铸铜为丸,现在改成铜制曲筒、钢球。
    钟鼓楼文管所业务部主任朱英丽表示,今后,文管所将古代的计时器都要进行复制,做成完整的一套给观众展示,下一个即将做的是时辰香。今后来参观的游客可以体验古时专门负责投放铜球的司漏的工作,亲手“掌握北京时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