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和带毛恐龙可能色彩斑斓
2010-01-29

鸟类和带毛恐龙可能色彩斑斓

来源: 科技日报  2010年01月29日   

  本报北京1月28日电(记者陈磊)也许你对电影《侏罗纪公园》和各种科普书籍中五颜六色的恐龙记忆犹新,但是数亿年前的动物是否真的就像现在一样色彩斑斓?长期以来,这个“将今论古”的推测,却鲜有化石的实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等来自中国、英国和爱尔兰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古鸟类和恐龙皮肤衍生物中存在黑素体,首次证明生活在1.25亿年前的一些古鸟类和带毛的恐龙均具有“色彩斑斓”的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我们在中国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和带毛恐龙中发现了两种黑色素体,一种为真黑色素,另外一种为褐黑色素;后者为在化石中的首次发现。这两种物质均在现生鸟类的羽毛中存在。”张福成说,“根据和现代鸟类的对比,我们推测,这些带毛的恐龙和古鸟类的身体已经具有以灰、褐、黄及红为主要色彩的基础。假设这些色彩可能产生不同比例的组合,那么1.25亿年前的鸟类和恐龙也许也如同今天的鸟类一样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近年来发现于中国的带毛恐龙,成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学说最重要的证据之一。但对带毛恐龙的“毛”究竟为何物,却一直争论不断。该研究首次科学验证了一些恐龙(如中华龙鸟、中国鸟龙等)的纤维状“毛”状结构与鸟类羽毛的同源性,即同属皮肤衍生物,而不是皮肤内的纤维。因为在这些带毛恐龙的“毛”中找到了与鸟类羽毛类似的黒色素体,而黒色素体并不存在于皮肤内部的纤维结构内。这一发现倾向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该研究为科学复原古生物的颜色提供了依据,也为羽毛起源、鸟类起源及鸟类与恐龙的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从微观层次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演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科学家们表示,限于化石保存等因素,对灭绝动物颜色的复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此项研究所提供的也只是一个初步的结果。要准确完全复原灭绝动物的颜色还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