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天雷雨将频繁光临京城
2006-06-29
 

    昨晚7时起,入夏最强的一场降雨光临京城。市防汛办紧急召开联动抢险会议,全市18个区县防汛人员全部到岗。由于准备充分,城区39处“汪洋点”未出现路面积水。图为雨中的京城被厚厚的云层覆盖。晨报记者 李木易 董一鸣/摄

    今明两天雷雨将频繁光临

    从昨天晚上7点起,一场强降雨开始登陆本市,覆盖了全市的所有区域。截至今天零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昌平的德胜口地区,为78毫米。 专家预测,此次强降雨将出现在今晨4时左右。

    昨日暴雨是今夏北京首次大雨级别以上降水。此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至8月,大约会出现6次大雨级别以上的降水,局地强降雨发生的概率也将比往年多。

    受大片降雨云系的影响,今天本市还会有雷阵雨,局部地区仍可达到中雨甚至更大的雨量。最高气温会比昨天略高一点,大约为28℃。预计今晚到明天,本市还将持续阴雨天气,“电闪雷鸣”将会在今明两天频繁上演。

    截至记者发稿时,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并未发出蓝色及以上级别汛情预警。

    山区群众做好转移准备

    昨晚8时,记者从各远郊区县防汛部门了解到,危险区域的群众已做好避险转移准备,各区县防汛抢险工作人员已到岗就位,各项防汛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房山区105个村所处的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已被严密监控,涉及的5000余名群众已做好避险转移准备,包村干部已经住村。

    宣武

    每个街道建两个避险点

    “区里八个街道每个都在辖区的中小学校准备了两个避险场所,发生险情,立即转移平房区居民!”昨晚,宣武区千余名汛期应急抢险队员全部到岗,随时待命。全区的防水麻袋、抽水车、发动机等防汛物资也已全部到位。

  崇文

    10所学校成应急避难所

    崇文区内10所由学校改建的应急避难所已准备完毕。仅危旧房集中的前门地区就设置了4个避难所。一旦发生房屋倒塌,居民将被转移到避难所中栖身。

    “得知第一场暴雨即将到来,1500名维修人员立即到岗,个别危旧院索性派专人24小时看护。”记者昨晚来到崇文区市政管委时,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接到报修电话,维修人员会在几分钟内赶到。

    机场

    增派值守人员

    首都机场已增派值班人员,随时保持和航空公司的沟通。截至昨晚8时许,国航、南航、东航的服务台均表示并未接到航班延误的信息。

    相关新闻

    39个“积水点”未见存水

    汛前,市水务局重点排查出城区39处主要“积水点”。记者在东直门、军事博物馆等几处积水地看到,降雨时雨水短时间内集聚路面,但几分钟内便退去。

    此前技术人员排查显示,当出现中雨以上级别的降水时,这些区域可能遭遇20至30厘米的积水,最严重的积水深度可达50至80厘米。截至记者发稿时,这39个“积水点”未出现路面积水,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也未发出蓝色及以上级别汛情预警。

    昨晚,全市18个区县政府及防汛办公室、10个管理单位、危旧房地区、泥石流易发区、小水库等值班人员均在岗到位。市防汛办紧急召开联动抢险会议,部署各项应急抢险排水准备。至昨晚7时,各单位共出动抢险队员近1500人、200余辆车参加巡视。

    城八区各主管区长、防汛办主任均在岗带班,各房屋抢修抢险队伍全员待岗,在昨晚7时大雨来临前对重点危旧房和低洼院落提前入户检查。据了解,目前城八区的老旧危房面积有325万平方米,今年防汛预案突出群众遇险安全转移防汛预警,涉及居民达到44.1万人。

    截止到今日零时记者发稿时,根据各城区统计,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等危旧房集中区民房还未出现险情。暴雨未对44.1万平房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来源:北京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