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点蚕食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06-27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包秀文、吴培明) 记者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发现,许多非法采矿点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而其中最大的片石矿居然属于保护区管理局。

  6月上旬,记者来到贺兰山下,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山下远远就听见隆隆的爆破声,满载矿石或沙石料的拖斗车不时从身边呼啸而过,破碎石料的机器轰鸣着扬起遮天蔽日的

白色尘土。记者发现,从前进沟到伊克田嘎石沟几十公里范围内,汇集着七八家采矿点,随处可见矿工住的地屋子。采矿区周围有不少山榆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距离矿区约三五公里处便是贺兰山小松山林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进沟最大的片石矿居然属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每年从中收取9万元的承包费。据了解,其他开矿的人也都有一定的背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马振山告诉记者:“巴彦浩特建筑所需石材只有前进沟的花岗岩符合标准,其他地方均以石灰岩为主,实在是再无建筑用片石可供开采。”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局书面答复称,采矿区位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是经过工商、林业、环保、水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后,国土资源部门才发放的采矿许可证。

  然而,阿拉善盟环保局自然生态科杨科长在接受采访时却说:“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才能建设。而贺兰山管理局出具的一份编号为(2001-004)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程序不合法,是无效的。环保局将从内部调查这个表是怎么开出去的。”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接处,有36万亩原始次生林,是阻挡西伯利亚寒流长驱直入银川平原和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也是阿拉善盟行署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及沿山十多万亩种植区的主要水源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贺兰山全面实施退牧还林,先后搬迁600多户牧民,清理出林23万多只羊。为了防止偷牧,有关方面还投资数百万元,对保护区进行了围栏。

  可是退牧还林的围栏挡住了牧民和羊群,却挡不住炸山开矿的人和钢铁车流,开矿许可证被有关方面延续了一年又一年,有的没有采矿证就挂靠有证的大矿。采访时许多人认为,贺兰山的年降水量只有250毫米左右,水源补给和植被恢复能力很低,一旦自然环境被开矿破坏后,将很难恢复。

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