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凸现四大实效
2006-06-27
天津市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到2005年底,来自于工程的累计收入约5.3亿元。项目区年人均增收693元,占蓟县山区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京津风沙源治理已凸现四大实效。

  农民增收显著。几年来,结合工程建设,新增天津板栗、蓟州薄皮核桃、酒用和鲜食葡萄、野生酸枣嫁接大枣、林下间作以及林木种苗等林果产业基地10万多亩。新发展干鲜果品、种苗花卉和速生丰产林等产业面积8万余亩,累计达到40万亩,年创产值3.28亿元,占山区农业产值的88%,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杨树速生用材林2万多亩,预计10年产材80万方,可实现经济收入3.2亿元,年均收入3000万元以上。

  生态旅游业得到大发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内的良好生态环境有力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蓟县发展旅游专业村51个,农家院旅游专业户近千个,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受益人口达到5万人。每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年创旅游直接收入1200万元以上。

  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天津大水缸”之称的于桥水库周边地区是蓟县京津风沙源工程的重点治理范围。其中,水库东岸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位于西龙虎峪、出头岭两镇结合部,距库岸最近点80米,最远点700米,生态位置十分重要。经过一个阶段的建设,退耕还林连片面积达到2万多亩。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了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减轻了打药施肥造成的污染,有效地改善了水库周边地区生态环境。

  防风固沙效果明显,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本市以保护和建设好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林草资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阻沙和固沙的功能为目标,围绕山区、库区、洼区三大治理区域,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农田林网三项重点工程。新增的55万亩生态林巨大的生态效益,给当地带来蓝天与财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