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30周年:把握眼前 放眼未来
新华网 2008年10月24日 09:24:59 来源:解放日报
10月23日,邮票作者王传峰(左)和森田基治在北京展示邮票。 当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纪念邮票在北京亮相。该套题为《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纪念》邮票由日本邮政发行,一套10枚,分别为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画作《天坛》《灵峰黄山》《敦煌石窟九层楼》和《法隆寺五重塔》4枚,旅日华人画家王传峰的画作《鱼水情·春夏秋冬》4枚,以及日本邮票设计师森田基治设计的《鸳鸯、牡丹与樱花》2枚。 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昨天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30周年的日子。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日关系的历史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互为桥梁、始终不断。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谱写了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此后的35年间,中日关系也曾出现过波折,如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期间,6次参拜靖国神社,使得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冰点。2006年,安倍晋三接任首相后,选择中国作为他任职后的第一个出访国,开始了中日关系中的“破冰之旅”,此后经过温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福田访华的“迎春之旅”、胡主席访日的“暖春之旅”,两国政治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就在福田康夫当政前后,日本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表现在对华态度上,无论是执政的自民党还是在野的民主党,他们都把改善对华关系作为各自政治资本的一部分。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小泉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反感,新上台的执政者势必要改弦更张。其次,国际格局也在“9·11”事件后出现了新变化,美国认识到只有通过与大国合作才能消除恐怖主义、维护自身安全,于是开始在抑制“台独”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并开始对日本右翼势力说“不”,这为中、日、美三国改善互相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最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少有的高速发展,与中国改善关系业已成为日本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切实需要。
今年9月,麻生太郎当选新一任首相。麻生不但将来华出席亚欧首脑会议,还将参加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庆祝活动。对于历史问题,麻生也已明确表态,将继承前首相村山富市于1995年8月15日发表的正式谈话的立场。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其欲继续加强日中关系、发展对华“战略互惠关系”的姿态。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可持乐观态度。然而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具体进程中,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而是要充分重视、妥善处置。这就要求我们:一是不断地加强两国高层间的互访和沟通,及时消解和妥善处理双方偶发的矛盾和冲突;二是要扎实地开展民间交流,扩大人员往来,加深相互理解,把中日友好的种子深埋于两国人民心间。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赵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