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膜”还是“圈钱”这是个问题
2006-06-26
在举国热议圆明园湖底该不该铺膜"塑封"之际,笔者倒不想去深究这一议题,专业问题自有专家在,生态学家的观点显然比我辈来得权威。

  倒是这一工程所暴露的经济层面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圆明园工程管理处要建防渗工程,给出的理由之一是吸引游客、回笼资金,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古迹。就象圆明园的修缮方案所显示的,这一工程主要目的并非为了节水,倒更象一个水上乐园。

  站在理性的经济人的立场上,这一理由倒也值得同情。虽然对于文物管理保护部门是否应成为"经济人",至今争论激烈,但现实是,没有任何一条法律禁止文物管理保护部门成为经济人,法律未禁止的,就视为许可,是一条通行准则。

  但圆明园工程管理处是怎样的经济人?追究下来,答案让人郁闷:这是一个只给关联公司好处、专做亏本生意的、不合格的经济人。

  圆明园工程管理处作为工程的发包方,将3000万元的工程发包给了利益关联方---曾是北京市水务局下属公司的京水公司、海淀区水务局下属公司的北京市海淀区水利水电工程公司、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任法人代表的北京市圆明园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对防渗工程进行论证的5个专家,有4个来自北京市水务系统。北京水务系统与工程管理方的利益链条清晰可辨。

  既然是经济人,首要目标当然是要追逐利润。

  让人奇怪的是,据圆明园公园管理处提供的《关于防渗工程造价有关问题的说明》,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预算总造价为3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土木工膜铺设工程总面积计划为75.5万平方米,单方综合造价为28.86元/平方米,共计2100多万元。

  但是据记者调查,负责湖底防渗的京水公司订购了40万平方米的防渗膜,每平方米防渗膜的价格是7.2元,总价大约是280万元左右,而京水公司得到了1100万元,800多万元的差价落入囊中。(4月1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看来,圆明园工程管理处既不是一个合格的文物保护机构,也不是精明的经济人。作为经济人,竟然不讲成本核算,花钱如此大手大脚。记者采访时,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竟然大言炎炎,工程发包出去了,就由承包的公司决定费用如何使用。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痛!

  为此,公众有理由怀疑:工程管理处保护古迹是假,吸引游客、用收益维修古迹也是假,想通过手下的公司与关联公司赚钱,才是真。果真如此的话,防渗工程将成为国家巨额财产损失的典型案例。

  看来,"铺膜之争"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圆明园工程管理处,假借代表公众保护文物之名,一味为个人和本部门逐利。真是愧对了"保护国家文物与财产"之崇高使命!

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