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如何“用”的——洞庭湖采访见闻录
2006-06-21

  湖泊经济,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众多湖泊像闪烁的明珠,分布在四面八方。

  湖泊多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湖泊养育了众多的城市和村庄。今天,湖泊周围又在兴起新的产业,形成一条条经济带。虽然“湖泊经济”还是新概念,但它已经出现在湖泊沿岸人们的实践中。

  我们选择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围绕湖泊经济如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进行集中采访。盛夏六月,记者走进湖上的渔民家里,走到湖边的城市乡村,走访沿岸的干部群众。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科学发展看五湖”,用记者所见所闻报道五大湖泊流域城乡人民的生动实践,这些生动实践正诠释着湖泊经济的丰富内容。

  我们重新认识湖泊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水是如何“用”的》、《水是如何“护”的》、《水是如何“治”的》、《水是如何“管”的》、《水是如何“活”的》五篇来自五大淡水湖的报道,配合以五个“延伸专版”,与您一起走进五大湖,看五大湖流域如何走科学发展之路,探索湖泊经济发展的新启示。

  到洞庭湖采访,看的是水。水怎么看?湖南省岳阳市委宣传部的人说,先看看这里怎么用水吧。

  6月3日,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们在泰格林纸业公司的污水处理厂见到了几个巨大的污水处理池,黄色的液体在池中翻卷着泡沫。公司办公室的黄霞说:“这里每天的污水处理能力可以达到8万吨,而公司的日用水量也是8万吨。”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洞庭湖经济圈的整体崛起,拱卫着“天下洞庭”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宛如镶嵌在洞庭湖畔的三颗明珠,在湖泊与经济、湖泊与城市、湖泊与环境的互动中,对水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水的利用也更加科学合理。

 
 用水先爱水

  浩淼的洞庭湖,直接养育着岳阳、常德、益阳三市1600万人口;而承受着母亲湖滋润的三地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珍惜也日胜一日。

  6月7日,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我们见到了在当地几乎老少皆知的高飞。高飞是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几个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年近60岁的人了,每月还要十几次下湖巡逻。在他的眼里,西洞庭湖的每一条汊道、每一个洲滩,都已经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现在,整个洞庭湖区,已经成立了东、西、南三个自然保护区,几百种珍贵水陆动植物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家。

  洞庭湖的优势在水,保护水资源成了三地的共识。每年的4月1日至7月1日,是洞庭湖禁渔期,在此期间,湖内实行“船进港,人上岸,网入仓”。为了解决休渔期渔民的生活困难,三地对渔民实行了不同额度的补贴。益阳沅江市万子湖乡68岁的老渔民王德华说,补贴虽然不多,但是对鱼的保护作用却很大。几年前,万子湖乡为了减少下湖渔民,曾经鼓励渔民网箱养鱼,王德华的网箱就是在那个时候建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了他的主要经济来源。

  水多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消耗。这一点,三地的企业特别清楚。因为近水,环湖周边水消耗型企业自然就多。“但我们可以用经济杠杆减少水浪费现象,多耗水,就得多花钱。”岳阳市政府的有关同志告诉我们。

  
用水需治水

  把不可多得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是洞庭湖三地的追求,也是洞庭湖经济圈的优势。但曾经在一些地方出现过的“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在洞庭湖区域正在得到改变。

  洞庭湖水丰草茂,10多年前许多小造纸、小化工等应运而生。但最近3年,常德市就关闭了近20家小造纸厂和多家小化工厂。益阳市近期也关闭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几家化工厂,并对87个排污口进行动态监测,排污不达标的将坚决关闭。岳阳市利用政策、经济的双重手段推动企业治污,出现了以泰格林纸业为首的一批环保型企业。

  不过,关闭污染企业只是治水的一个内容,能否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条协调之路呢?益阳市领导介绍说,这里的污染企业已经关闭了一批,现在正在推进造纸企业实行集中制浆,这样既可解决污染难题,又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

  为了解决农业种养业和城市生活垃圾给水体带来的污染,洞庭湖三城积极推行农村沼气,益阳市还加入了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常德市提出了打造宜居城市的口号,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就在常德,这里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经达到94%。

  西洞庭湖的汉寿县青山湖垸是上个世纪70年代调集2万多人围湖而成的一个民垸,住了1700多户人家。1996年、1998年青山湖垸两次遇水溃口,汉寿人痛定思痛,一举平掉了青山湖大垸,还了满池洞庭碧水。6月8日,在昔日的青山湖大垸,我们极目远眺,但见天水相连,天蓝水绿,间或有飞鸟掠过,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图。

  洞庭人说,人给水以出路,水就给人以生路。蓄水分洪,这是洞庭湖区治水的另一个内容。

  用水更要顺水

  常德市市长陈君文说,保护湖泊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更协调地发展经济。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从常德到岳阳,“靠水吃水”就有了新的解释。南县青树嘴镇有3000亩地靠围湖而来,但地里长庄稼产量低,现在他们把这块地又挖成了水塘子,退田还水,养鱼、养珍珠,收益增加了不少。

  利用湖区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洞庭湖区的一个特点。如今,珍珠养殖、名贵淡水鱼养殖等已经成为洞庭湖的知名品牌。洞庭湖区域的珍珠养殖产量已经占到世界的一半。养珍珠需要干净的水面,而且养珍珠的水面不能连续养殖,一般4到5年为一茬,最多两茬过后水池就得放水改种一季水稻或别的,然后才能续养。所以它有养水护水的功能。从这点上说,洞庭人“靠水吃水”,其实更是在“靠水养水”。

  识水性,顺规律,也成为湖区工业产业选择的一条标准。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招商引资,但严防污染型企业进入湖区成了一道“红线”。华容县没有磷肥厂,当地黄山村引进了一家较有规模的磷肥企业。企业进来后当地环保部门对水质、土壤进行多次监测后反映,水质土壤没有任何改变。

  一面禁止污染企业上马,一面鼓励企业实行循环生产。益阳郝山形成了“废塑废料—塑料编织—精品包装—美术印刷”一条龙,将“三废(废纸、废塑、废纤)”变成了“三宝(纸袋、编织袋、包装袋)”,年产值近10亿元。与此同时,利用独特的湖区生态景观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旅游品牌也正在成为洞庭湖区域的着力点。岳阳楼的门票收入已经连续3年超过1000万元。湖区人说,水的文章做好了,湖泊经济就搞好了。(记者 瞿长福 刘 麟)

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