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家电有"身份证" 明辨"节能"家电陷阱
2006-06-19

  家电产品节能“身份证”去年正式强制实施,根据国家发布的有关规定,空调和冰箱两大类家电产品必须贴上“能效标识”才能上市销售。

  需要提请消费者注意的是,个别厂家由于在技术力量、资金实力、产品质量等方面没有优势,会在“节能”热中打“擦边球”,通过混淆概念、以假乱真等手段来迷惑消费者。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节能家电要慎防四大陷阱:

  一、模糊概念 电冰箱的每日耗电量不但与电冰箱的有效容积有关,还与使用环境、门开启的次数、内存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等诸多因素有关,抛开这些因素只宣传每日耗电量,意义不大。

  二、虚张声势 某些企业宣传自身的产品有多项节能技术、节能理由等,试图夸大节能技术数目来迷惑消费者,但并不说节能的效果,也拿不出权威部门的认证或实验数据。因此,消费者选购节能家电时,不要只看节能技术的数目,还要看是否有节能效果的实验数据。

  三、无效对比 在空调的促销中随处可见类似的数字对比如购买了一台1.5匹或2匹的某品牌节能空调,那么若按平均每天使用6-8个小时来计算,一年就能够节省电费1600元-2000元,使用两年,节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再买一台节能空调了。这种数字对比,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有“说服力”,但实质却是一厢情愿——谁家的空调会天天开6-8小时?

  四、偷换概念 拿两个非同类标准进行对比,其目的就是首先使消费者被其误导性内容所吸引,继而产生购买的欲望。此前,在某种等离子电视机的广告宣传中竟然宣称“耗电量小于普通台灯”,而推广者的解释更是大言不惭:“我们是按等离子电视机一天用1个小时,台灯一天用8个小时来进行测算的。”

  (傅 文)

    《市场报》 (2006-06-19 第07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