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美景——向荒漠化挑战
2006-06-17

在印度拉贾司坦邦,沙地妇女需步行数里取水

阿尔及利亚的沙丘已成为当地的一道旅游风景

又一年的6月17日即将来临。在今年的这一天——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各国政府和民众有着双重理由好好庆祝这一纪念日。去年的这一时间,联合国会员大会第五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将2006年确定为国际荒漠化年。国际荒漠化年将是贯穿今年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而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又将提升它的新内涵,这一点从今年的主题即可传达:“沙漠美景——向荒漠化挑战。”

联合国将眼光投向诸如撒哈拉等广阔肃穆的沙漠,这些可用壮丽来称谓的生态系统曾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这里有易碎的美丽及独一无二的沙漠文化传统。这将是赋予“向荒漠化挑战”的文化美学内涵。

2006年还意味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顺利通过已有10年。这部迄今为止惟一得到国际社会法定认可的向退化土地宣战的法律文书,已得到191个国家的广泛认同。10年来,它的存在为在世界范围内根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及推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6月17日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能提醒民众,只要有强有力的社区参与管理,以及有各阶层的合作,荒漠化就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其网站上号召政府与公众“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旱地的人们面对土地退化带来的种种挑战。”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

■相关链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由来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年6月,在包括我国当时的国家总理李鹏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后,联合国通过了47/188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公约谈判从1993年5月开始,历经5次,于1994年6月17日完成。"6.17"即为国际社会对防治荒漠化公约达成共识的日子。在1994年10月14日至15日于巴黎举行的公约签字仪式上,我国当时的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为了有效地提高世界各地公众对执行与自己和后代密切相关的"防治荒漠化公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国际联合防治荒漠化行动,迎合国际社会对执行公约及其附件的强烈愿望,以及纪念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9/115号决议,宣布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从1995年开始纪念。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