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保局生态处许纪存处长告诉记者,即四川生态功能区分为三个等级,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和地理特点划分一级区,这样分出了4个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二级区,分出了13个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三级区,为共36个生态功能区。其中,36个生态功能区又分为六类。它们分别是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服务功能的功能区12个,以水源涵养为重要服务功能的功能区10个,以土壤保持为重要服务功能的功能区14个。
“适宜发展城市的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盆地丘陵区,适宜发展农业的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区和安宁河流域。适宜发展牧业的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高原的沙鲁里山丘原、金沙江上游及川西北高原的黄河源区和石渠高原,全省具有污染控治、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服务功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盆地丘陵区。最后,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的自然人文景观则遍布全省36个生态功能区”,许纪存解释道。
四川省政府认为,《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不仅对全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科学划分,还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因此为四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