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究竟是不是一场文化阴谋
2006-06-14

作者:郭松民  来源:新华网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世界杯?传媒做了各种解释:“世界杯是一个足球创造的节日”;“足球是阳刚的、激情的、健康的”;“足球是人类攻击本能的一种转移”……这些解释看起来振振有辞,但我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痴迷世界杯,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消费行为而已。

消费社会的一个最根本特征,就是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而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一个人要获得认同感,要显示自己的社会阶层,就是要看他在消费什么和如何消费。试想,当世界杯已经被设定了前述那些品格时,恐怕任何男人都会心往神驰,也没有任何男人敢于宣布自己是不喜欢世界杯的,因为那无疑是等于承认自己是阴柔的,是落落寡欢的,是缺乏男子汉气概的,这等于要了他的命!

根据对世界杯的消费方式不同,球迷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家里看电视,虽然又舒坦又完整又省力,但属于最低一级的球迷;聚在酒吧里和众人一起看,“层次”就高一点;最高层次当然属于那些有能力到慕尼黑去的人。这里的逻辑和消费时装、美食、汽车等是一样的:花钱越多,就越显档次。

同样道理,你对世界杯了解的越多,你在同事或朋友圈子里就越能够主导话语权,成为闲聊时的中心人物。反之,如果你对足球不甚了了,则就无形当中就会被“消音”,相当于不被自己原来的阶层所认同,那当然也会让人很不舒服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偏偏是足球获得了这样的地位呢?一个简单的答案是:这是因为人们接受了大众传媒的诱导和影响。现在大众传媒无孔不入,已经渗透社会机体的每一个毛孔之中,社会的个体对大众媒体是不设防的:卧室或客厅里的电视,床头或沙发上的报刊杂志看来似乎是被动的,但是它们无时不刻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你认为你是“自主地”喜欢上了足球,但实际上这个爱好却是被传媒强加给你的,只不过你还浑然不觉罢了。

至于大众传媒为什么恰好选中了足球,这又是因为主导了世界话语体系的西方大众传媒选择的结果。而西方的大众传媒之所以会做这样的选择,按照学者汪民安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世界杯赛实际是文化殖民的最猛烈形式”,因为它能够再次“凸显欧洲的中心地位和白人的优越”,因此它是一个“殖民阴谋”。这个解释看似偏激,我觉得也不无道理:只要看看由于中国足球的拙劣表现,有多少人开始认真地怀疑我们的人种和文化就足够了。

行文至此,我要打住了。因为我要提前睡觉,以便在凌晨三点的时候起来看意大利VS加纳的比赛呢!至于“世界杯”究竟是不是一个阴谋,就留给你去猜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