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审判暂时落幕 萨达姆被判死刑(组图)
2006-11-06
核心提示:伊拉克高等法庭5日宣布,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被判处绞刑,同母异父兄弟与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随同被判死刑;律师团准备提起上诉,执行死刑可能遥遥无期。


昨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巴格达法庭上大声抗议。


11月5日,萨达姆在伊拉克高等法庭上高声抗议,一名法警试图制止。


11月5日,萨达姆案首席法官拉赫曼宣布审判结果。


11月5日,萨达姆辩护律师团成员、美国前司法部长克拉克被指侮辱法庭,被逐出庭。

同母异父兄弟与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随同被判死刑;律师团准备提起上诉,执行死刑可能遥遥无期

伊拉克高等法庭5日宣布,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被判处绞刑,其余7名被告除一人因证据不足无罪释放外,分别受到不同裁决。

高喊伊拉克万岁

虽然萨达姆案的审理耗时一年多,但法官宣读判决结果仅用了45分钟。

主审法官阿卜杜勒·拉赫曼宣读判决结果时,萨达姆最初不愿意从被告席上起立,两名狱警强行把他架起。此后,萨达姆一直站立,听候宣判,与法官展开唇枪舌战。

当阿卜杜勒·拉赫曼宣布对他的死刑判决后,萨达姆高呼宗教口号,大声喊道:“伊拉克人民万岁!敌人去死吧!伟大的国家万岁!敌人去死吧!”根据判决结果,萨达姆同母异父的弟弟、伊拉克情报部门前负责人巴尔赞和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阿瓦德·哈米德·班德尔被判处死刑、伊拉克前副总统塔哈·亚辛·拉马丹被判处终身监禁。

杜贾尔地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官员阿里·达伊姆·阿里、阿卜杜拉·卡齐姆·鲁阿伊德和他的儿子米泽尔·阿卜杜拉·拉维德被判处15年监禁,另一名复兴社会党官员穆罕默德·阿扎维·阿里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宣判后,萨达姆由4名狱警押送离开法庭。

上诉程序今日启动

根据伊拉克法律,判决结果公布后,萨达姆和其他被告有权在30天内提出上诉。一旦结果最终确定,必须在30天内执行判决。

高等法庭法官拉伊德·朱希说,“杜贾尔村案”上诉程序从11月6日启动,时间为期一个月,但上诉法庭宣布最终裁定结果没有明确时间限制。法律专家认为,如果萨达姆提出上诉,至少需要几个月才会被执行死刑,而且有可能被无限期拖延下去。

判决结果宣布后,辩护律师团首席律师哈利勒·杜莱米说,尽管律师团认为法庭和裁决结果非法,但仍将提出上诉。不过,他们已经预料到上诉法庭同样不会做出公正判决。“你能从敌人那里期待什么结果呢?”杜莱米援引萨达姆的话说。

冯俊扬(新华社专稿)

现场

辩方律师被逐出庭

克拉克要求准予宣读最后辩护声明,被指侮辱法庭

11月5日,主审萨达姆案的法官以侮辱法庭为由驱逐了萨达姆辩护律师团成员、美国前司法部长拉姆齐·克拉克。

萨达姆案审判结果宣判前两天,拉姆齐-克拉克与萨达姆律师团向主审法官拉赫曼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指责法庭尚未收到最后辩护声明便作出裁决未免太过匆忙,是“对司法的嘲讽”,要求法庭准予宣读最后辩护声明,设定最后辩护日期。但是,宣读判决结果前,拉赫曼用阿拉伯语告诉克拉克:“不,嘲讽(司法)的是你……让他出去,出去。”随后他又用英语喊道:“出去!出去!”他同时告诉克拉克:“你来自美国,你想嘲弄伊拉克人民。”

11月4日,克拉克飞赴巴格达前夕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萨达姆被判处死刑是“成王败寇”的体现,势必激起更多的暴力活动。“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萨达姆案都是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我们何处见过暴力活动不可控制条件下的审判?”克拉克说,“比成王败寇和所有敌人群起报复更糟糕的是一些历史和人类今后不得不承受的东西。它必然引发今后几代人的暴力冲突。此次审判很可能作为政治暴力写入历史。那是一场司法的灾难。”(康平)

数字

“杜贾尔案”一波三折

“杜贾尔案”审判持续一年零一个月,期间几经波折,从下列数据即可窥见一斑:

庭审天数:39天

萨达姆及其高官抵制或被驱逐的庭审次数:12次

出庭作证的控方证人人数:52人

参与作证但没有出庭的控方证人人数:24人

庭审中通过录像作证的控方证人人数:1人

出庭为辩方作证的人数:56人

中途撤换的主审法官人数:2人

庭审期间遇害的辩方律师团成员:3人

庭审期间报告遭到杀害的伊拉克人人数:伊拉克警方估计超过9000人,但没有更准确的公开

统计数字

庭审成本,包括保安开支:估计数千万美元,但没有公开的准确数字

陈济朋(新华社专稿)

幕后

萨达姆绝食候“死讯”

放言毫不畏惧死刑,预言美军必重蹈越战覆辙

萨达姆案宣判前一天,萨达姆辩护律师团首席律师杜莱米告诉媒体,面对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命运,萨达姆表现出蔑视的态度,放言对死无所畏惧。同一天,伊拉克内政部新闻秘书则宣称,萨达姆3日收到法庭的宣判通知书后,情绪非常激动,从当天中午开始拒绝进食。

会见律师团

萨达姆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消息11月4日已被媒体披露。法庭宣布判决结果前,萨达姆与他的律师团举行了3个多小时的会谈,谈及了伊拉克的暴力活动及驻伊美军伤亡人数上升等问题。

萨达姆辩护律师团首席律师杜莱米告诉媒体,萨达姆“完全不关心判决”,且“嘲笑法庭和审判闹剧”。“我将光荣赴死,毫无畏惧,以我的国家和阿拉伯民族为豪。但美国占领者将以耻辱与失败退出。”杜莱米援引萨达姆的话说,“美国将越来越深陷伊拉克泥潭,就像当年在越南发生的情况一样……他们(驻伊美军)未来数年内将看到血流成河。”

怒摔通知书

但是,伊拉克内政部官员描述的萨达姆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伊拉克内政部新闻秘书穆罕默德·赖伊·哈伊米4日披露说,根据法定审判程序,伊拉克高等法庭3日正式向萨达姆递交了宣判通知书,萨达姆获知法庭即将公布宣判结果后,情绪显得非常激动,从当天中午开始拒绝进食。

赖伊·哈伊米说:“接到宣判通知书后,萨达姆的情绪显得非常激动,他几乎是随手将通知书扔在了地上,且坚称自己根本没有犯下任何法庭指控的屠杀罪行。萨达姆当天中午几乎没有吃任何食物,但晚餐时进食了一个他最喜爱的意大利小面饼。很明显,萨达姆可能预测到了自己在宣判时将要面临的命运。萨达姆最近在监狱中一直非常沉默,他甚至连收看阿拉伯卫星电视以及阅读书报的兴趣都没有了。而此前,看电视和阅读书报可能是他在监狱中最大的爱好了。”(钟禾)(来源:新京报)

新闻连续

盘点萨达姆的一生

这是萨达姆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照片。
个人档案

  姓名:萨达姆·侯赛因出生日期:1937年4月28日出生地点:伊拉克萨拉丁省提克里特星座:金牛座生肖:牛家庭状况:已婚,有2子3女

  长子乌代(被美军击毙)幼子库赛(被美军击毙)大女拉加德二女拉娜

  三女哈娜学历:9岁入学(1946年)中学毕业(1962年)

  就读埃及开罗法律学院(1962-1963年)

  军事科学硕士(1976年)巴格达大学法律博士(1984年)

  生平大事……[详细]

    新闻分析:萨达姆能否躲过死刑(组图)

 


青年时期的萨达姆。


被捕时的萨达姆。

宣判萨达姆·幕后

从去年10月首次出庭受审开始,萨达姆和律师与法官在法庭上展开多轮较量。无论绝食、罢审、抗议,萨达姆的命运最终仍将由法官决定。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萨达姆被处以死刑,但距他走上绞刑架还有一段时间,甚至不排除判决迟迟不执行,任其老死狱中的可能…… [详细]

伊拉克:伊拉克总统拒绝在萨达姆死刑令上签字

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的办公厅主任卡拉达吉称,塔拉巴尼认为对前总统萨达姆的审判是“公正的”,但总统拒绝在萨达姆的死刑令上签字。如果上诉法院维持对萨达姆的死刑裁决的话,塔拉巴尼将被要求在萨达姆的死刑令上签字。但卡拉达吉强调,塔拉巴尼觉得他不能签这样的命令,因为他曾在反对死刑的国际文件上签过字。卡拉达吉称:“他说他不能改变立场。”…… [详细]

美国:美驻伊拉克大使称对萨达姆判决是一个里程碑

 “今天对于伊拉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伊拉克正在建设一个基于法制的自由社会。尽管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可能会非常艰难。但是结束萨达姆及其政权的统治对于伊拉克的团结及明亮的未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详细]

    "杜贾尔村屠杀案"录像暴光 萨达姆亲自参与审讯

在萨达姆因“杜贾尔村屠杀案”出庭受审之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搞到了萨达姆随身摄影师在暗杀事件当天拍摄的录像带,再现了当年的一幕。

夹道欢迎,妇女献上“热吻”

录像显示,1982年7月8日,在人们的夹道欢迎下,萨达姆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巴格达北部80公里外的杜贾尔村。

进村后,萨达姆走下车,当地妇女上前亲吻他的手。当时,萨达姆身穿军装,步履轻松,态度随和。接着,他走进一户人家看望。在那里,主人热情地为他端来一杯水,但萨达姆谢绝了,似乎担心有人在杯子里下毒。

在伊拉克,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之间长期不和,萨达姆本人是逊尼派人,而杜贾尔村民大多为什叶派穆斯林。而且,当时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正在与伊朗开战。与伊拉克相反,在伊朗,什叶派占统治地位。[详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