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以表彰他在有关真核转录分子基础的研究。
科恩伯格将获得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137万美元、107万欧元)。他出生于1947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目前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告中称,为了让我们的人体能够应用存储在基因里的信息,首先要进行信息备份并传送至细胞的外层,这一备份信息被用作生产蛋白质的指示,正是蛋白质轮流构建了生物和生物体的运行。这种信息备份的过程被称作转录。罗杰-科恩伯格是首位在分子基础上展示真核(这种生物体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转录过程是如何运行的科学家。包括我们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可归入这一生物群。
对于所有生命来说,转录都是必需的。科恩伯格对这一机制的详细描述,正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到的“最重要的化学发现。”
如果转录停止,基因信息被不再被转送至身体的各个部分。组织会因为不能被更新而在数天内死亡。这正是发生在一些毒菌中毒过程中的现象,因为毒素中断了转录的过程。了解转录是如何运作的在医学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转录过程中出现的紊乱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和各种炎症。
干细胞演变成为不同器官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具体细胞的能力,也与转录过程如何被管理有关。因此更多的了解转录过程对于研发出不同的干细胞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47年前,当时只有十二岁的罗杰-科恩伯格来到斯德哥尔摩来观看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接受诺贝尔医学奖(1955年)。阿瑟-格恩伯格,因为他所作的有关基因信息是如何从一个DNA分子转送至另一个DNA分子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老科恩伯格阐述了基因信息是如何从母亲身上传给她的女儿的,而罗杰-科恩伯格的成就则是阐述了基因信息是如何从DNA被转录至信使RNA的。这种信使RNA将这些信息带出细胞核,这样它可以被用于指示构建蛋白质。
科恩伯格的贡献是他制作了详细的检晶仪图片,形容了真核细胞转录的整个运传情况。我们在他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新的RNA反转录脢是如何演变的,和数个在转录过程中必需的其它分子的作用。这些图片是如此的详细,人们可以分清楚不同的原子,使人们可以理解转录机制和转录是如何被管理的。
新闻背景: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 以下是2000年至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5年,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 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他们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他们因为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0年,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简介(附奖章图)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 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 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摘自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