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作文界”?
2006-06-13
为什么要说“中国有个‘作文界’”?因为别国没有。别国没有中国独有,这就值得一议。   

  “作文界”并非笔者新造的名词。“作文界”一词始于何时,我不清楚,因为我也是刚刚发现的———6月12日《光明日报》一篇题为《对话中国作文打假第一人:揭开满分作文造假之谜》的报道中有如下一句话:“作文界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

  “作文界”,望文生义,应该都是写作文的吧,人们通常说的“小说界”、“评论界”不就是这样的吗?但如此理解“作文界”可就谬之千里了———“作文界”可并非那些大、中、小学的学生组成的“界”,而是一群专靠指导作文、研究作文、选编出版各种作文辅导书“混饭吃”或者说为职业、为事业的人组成的。

  有两个成语可以用到中国“作文界”上来,一个是“僧多粥少”,一个是“鱼龙混杂”,而二者之间又有着某种必然联系。“作文”这个蛋糕固然很大,一开始少数人独吞自然可以吃得大腹便便,但几乎是必然的,吃蛋糕的人会越来越多,多到不够吃,多到产生纠纷,那么怎么办呢?这就适用“鱼龙混杂”或者说“良莠不齐”了,就必须将那些“鱼”或“莠”驱逐出“界”不可———中国“作文界”的打假,其实质是不是就在于此呢?

  我这样说,似乎是在帮造假者说话,是在混淆是非,与造假者一起欺骗青少年学生。但我要说的是,“没有一篇来自考场”的历年《高考满分作文集》固然是“假”的,而即便全都“来自考场”又如何呢?我认同留美学人薛涌的观点,历览各届高考作文,从命题上就开始诱导学生“作假”,编造故事,那么抄袭的作文能得满分也就不怎么奇怪了。作文与做人本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然而中国的作文教育只重“作文”而不重“做人”———到处可见的是“作文”的范本,而很少见到“做人”的范本。

  作文在美国的高考中也很关键,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学生是怎么写作文的。薛涌介绍说:“许多孩子十三四岁就开始为上大学作精心的准备。由于竞争的白热化,中学生暑假无法休息———干什么?他们不是去上各种补习班,而是去打义工,乃至一个女孩子,16岁就跑到塞内加尔去看护艾滋病人。”“你想进名校,就得干几件这样的‘酷’事,写在申请大学的作文里。”人家可没有什么“范文”,跟着“范文”能学得什么?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能不提及由“中国作文打假第一人”刘加民等“作文界”人士于今年3月份发起的“新作文运动”。“新作文运动”倡导“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倡导“从自己熟悉的身边取材”———若只从这些看,“新作文运动”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新作文运动”更加强调的则是“在作文训练中反映主流、健康的生活,表达健康、朴素、清新的思想情感,反对消极颓废、猎奇求异、生涩灰暗等不健康思想情绪在作文中的蔓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作文”———“旧八股”没了,“新八股”来了,发行这么多“新股”,是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呢,还是要他们“说假话,抒假情,做假人”呢?

  中国有个“作文界”,“作文界”是一个新词,而相同意义上的“界”则古已有之。读过吴敬梓《儒林外史》的人,稍稍将其中情节与目前的“作文界”对照一下当会哑然失笑———那时考学的士子,谁肚子里没有几本“历科程墨”(八股文选本)呢,书中重要人物马二先生就是凭着一手编选“满分作文”的本事到处混饭吃的。

  来源:青年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