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路上,我们拐进了尼木县。
1300年前,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在这里创造了藏文字。
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还有藏香、雕版和藏纸,它们被并称为“尼木三绝”。
吞巴藏香:在传统和革新中繁衍
加措是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村民,41岁的他,与乡里50%的村民一样,以生产藏香为重要收入来源,但不同的是,他的藏香卖到西藏以外更为遥远的地方。
今年3月26日,加措与北京奥来玛商贸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按照协议,今年加措要向该公司提供10万根藏香,公司负责其藏香在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市场的销售。
吞巴乡是藏香的发源地,藏香原理出自藏医的薰疗法,配方来源于诸佛菩萨续宝典,具有医疗效用。
制作藏香,柏木是最基本原料,加措用的柏木是林芝买来的,混以当地雪山的水,用水车研磨成木浆,做成泥砖,然后将泥砖与藏药等配料按一定比例和水混合。
一种藏香的配料往往在十几至30多种不等,不同的配料,功效不同,如白檀木、黄芪可以防治感冒,丁香、里夏可使气味香甜,古那、茹达则略带些苦味。“配方都是祖先一辈辈传下的”,据村里老人讲,吞巴藏香原先有180多种配方。
28根1捆的藏香,去年加措销售了13万捆,收入为10万元。
吞巴乡的藏香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解放前,吞达村水车只有五六部,70年代后增建了不少,现在整个吞巴乡有230多部水车。
生产的藏香,大都是带到拉萨出售,如何与各种“假”藏香作斗争是他们的困扰。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藏香”,用的是化工香料,不含藏药,没有医效,但这类藏香成本低,对于不了解藏香的消费者而言,往往具有更强的价格竞争能力。
过去吞巴藏香主要供藏民们使用,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购买量在不断上升,为适应和拓展市场,村民们也在对藏香进行一些改革,“传统的藏香比较长,容易断,不易长途携带,现在,已开始制作短些的藏香,以方便游客携带。”加措说。
目前,吞巴乡的藏香生产,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的传统家庭手工业作坊,如何更好应对现代化的市场竞争,是政府一直在考虑的。“我们也意识到需要实现规模化生产,但资金问题很难解决”,尼木县招商引资办主任丁强说,“曾有人愿意投资,但产权问题谈不拢,我们的原则是:祖先留下的手艺要坚守。”
“成立行业协会,注册品牌”,这是下一步的打算,丁强希望,“吞巴藏香能够走出八角街,飘香世界。”
普松雕版:延续古老的佛文化传播之路
普松乡普松村,午后,38岁的达瓦,坐在家中作坊门口,一刀一刀雕刻着经版。
他背后,整整齐齐地码着一人多高的木板,这些从安多“远道而来”的木板,将在不远的将来,刻上《丹珠尔》的经文流传后世。
普松是著名的“雕版之乡”,现在,西藏所有山口悬挂的经幡,都是用普松雕版印制的,在拉萨市场,它们占有90%的份额。
15年前,拉萨佛教协会以一年36万元的合同,把重刻《丹珠尔》的任务交给了普松乡的艺人们。按照合同,达瓦他们每人每月需交6块双面雕刻的经版,雕刻一块经版,“需要4天时间,报酬是40元。”
院子对面,达瓦的两个儿子从门后探出了头,“他们还在上学”,达瓦说,“等他们毕业了,会把手艺传给他们。”雕刻经版,是达瓦“家传的手艺”,11岁时,达瓦开始向父亲学习雕刻经版,16岁才出师。
“旧西藏社会,木刻印刷品仅供给少数人需求,家里神龛所必挂的唐卡和印有精美神像的印刷品,由于费用太高,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
与那时相比,现在的需求量大多了。现在,在普松乡,有80多人专事雕刻,300多人负责印刷,还有很多人在八角街摆摊卖经幡。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有些手艺人还尝试雕刻“布达拉宫”纪念雕版,据说卖得不错。
雪拉藏纸: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纸为西藏所独有,过去,西藏有五大藏纸,生产曾遍布西藏。
但目前还在生产的,唯剩雪拉藏纸。
从事雪拉藏纸生产的,也只有3个人——今年56岁的次多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塔荣镇雪拉村的藏纸世家。
雪拉藏纸为纯手工制作,以有毒性的狼毒草根部做原料,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损、不遭虫蛀,很多用其制作的文史经典,已保存千余年至今仍完好无损。
由于掌握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前些年,次多的爷爷曾组织村里的年轻人传授技术,但“他们学了两三天就不学了”,因为“做藏纸是件很累很苦的活儿”。
除采集狼毒草外,藏纸制作有六道工艺,加起来有七八个小时,由于狼毒草根部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对手指关节、眼睛和胃都有不良影响。
除制作外,最大的困难还在于销路,“基本上没有人买”,去年次多家卖了3000张藏纸,收入为1.5万元,基本上都是自治区档案馆定购的,丁强说。“这是政府扶持的一种方式。”
2006年5月,藏纸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多说“这是个好消息”。次多7岁开始跟父亲学习藏纸制作,故去的爷爷曾经教导他“家传的手艺不能丢”。看着绕膝的3岁的孙子丹增,次多说,“以后也让他学,藏纸要一直做下去。”
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是雪拉藏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出自它的原料——狼毒草。狼毒草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冲积扇地,由于用的是根部,采摘时对环境破坏较大,而采摘后,需要5至10年的时间它们才能重新生长。丁强说,尼木县曾与区里研究机构联系过,进行狼毒草人工种植的试验,但是没有成功。“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藏纸会有个好出路”,丁强认为,“可以将藏纸制成手工艺品,如笔记本、灯笼等,提高其附加值。”
在丁强的建议下,今年,次多开始制作夹有干花草的藏纸,售价比普通藏纸稍高。
同行的韩国姑娘很喜欢这种藏纸,买了很多,当晚就兴致勃勃地用它给男朋友写信。
“纸里有花草的香味”,对着写好的信,她深深吸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