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九一八”事变75周年。位于沈阳市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众多参观者。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晨报讯(记者谭皓何骞)今日8时30分~11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免费对市民开放。
今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5周年,据沈阳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林跃进介绍,今年9月18日沈阳市将第12次拉响警报,并且上午将免费向市民开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从18日起,包括东史郎手书在内的百余件文物将集中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预计《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九一八事变”75周年专题展》将持续两个月时间。
520人唱响“我们的吼声”
17日17时许,记者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前看到,工作人员挂起一幅长达18米,上书“白山黑水的诉说”的条幅,现场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而又忙碌地搭建着主舞台的背景。
据悉,一场名为“我们的吼声”大型群众歌咏活动将在今日9时18分至10时举行,520名演员同时演唱。其恢弘气势也创下“九一八”历次歌咏活动之最。
“抗联”自造手枪展出
“本次展出的百件文物,有很多都是我们今年刚刚征集来的。”该馆办公室主任崔俊国介绍说。
本次展出的诸多文物中,位于展厅最前列的是一枝极为特别的手枪。它是该馆不久前从黑龙江省征集来的,那里曾经是抗战名将赵尚志所部的根据地。
记者看到这枝简单的手枪,除了枪膛、枪柄外,尾部的撞针位置是空的,它是由“抗联”兵工厂自己制造的单发手枪,有效射程在几十米之内。我们的“抗联”部队就是使用这样的“土枪”,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令鬼子闻风丧胆的。
万人签名勿忘国耻
在展厅的正中央,放着一面白色的巨型条幅,那是2001年沈阳市有关部门为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时制作的,共有万余名群众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时隔五年,红色的标语依然在警醒着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展厅中,最为显眼的当属东史郎的“谢罪书”,从1988年到2000年,这位侵华日军老兵曾先后6次来华谢罪,在一次又一次的谢罪之旅中,这位老人给沈阳人写下了“粉骨精白”四个字,意思是“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还历史真相”。
17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井晓光馆长介绍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九一八事变”75周年专题展》展出今年新征集到的文物、实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医科大学捐赠的一组7件医疗试验器皿,这是曾任日本731部队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使用过的物品;日军使用的警报器、军刺等展品。
■背景
7年有700万人参观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馆7年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7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8万余名日本客人。
众多参观者认为,这里凝固着令人难忘的日本侵华血腥历史,展示着中华民族解放的宏伟画卷,永远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坐落于沈阳市柳条湖附近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惟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大型博物馆。它通过大量文物、照片、文献,采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进行的殖民统治,以及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史实。据新华社
今晚9时18分鸣响警报
晨报讯(记者何骞谭皓)今天是“九一八”事变75周年纪念日,今晚9时18分,全省14城市首次同步鸣响警报。75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也在这里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今晚9时18分,沈阳上空将鸣响3分钟防空警报。
同时,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要停止行驶并鸣笛,并对9条路、18条街实行机动车停驶鸣笛管控。
9路18街全亮红灯
晨报讯(记者陈莉)17日,市民报料本报,南八马路与太原南街的信号灯全不亮了,是不是都坏了?
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研处一名吴姓工作人员对此解释说:“信号灯没有坏,这是为了配合九一八纪念日当晚部分街路交通指示灯变红而更换新的芯片。”
据介绍,今晚9时18分,沈阳市的9路18街将实行3分钟的临时管制,到时这些街路上的交通信号灯都将变成红灯。
交警提醒司机注意,今晚9时18分,在9路18街上行驶的机动车遇红灯要及时停车等待,警报响起后车辆要停车鸣笛,警报解除后,机动车恢复行驶。
这9路18街分别是:
9条路:崇山西路、崇山中路、崇山东路、站前路、市府大路、北顺城路、岐山路、昆山路、哈尔滨路
18条街:黄河南大街、南京南街、南京北街、风雨坛街、西顺城街、小北关街、望花南街、黑龙江街、北陵大街、北京街、友好街、惠工街、三经街、令闻街、和平大街、广宜街、嫩江街、松花江街
相关区域:沈阳市区黄河大街、南京街以东,崇山路以南,小北关街、广宜街以西、市府大路以北区域
与此同时,沈阳电视台将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和警报声音;沈阳人民广播电台也将插播警报声音。
当警报解除后,机动车恢复行驶,节目恢复正常播出。
今晚,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勿忘国耻”警世钟将再次被撞响14响,寓意东北人民抗战14年。钟声响起的同时,包括沈阳在内全省14个城市将首次同时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并且以后每逢“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辽宁省14个城市都将同时拉响警报。
从1995年开始,每逢“九一八”,沈阳市都要在夜间鸣响警报;2000年,改造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馆前设置了一口“警世钟”,自此每年9月18日夜,在警报鸣响之时,都会敲钟14下,寓意东北沦陷和中国抗战14年。2004年,“九一八”当天拉响防空警报超越了沈阳和东北的界限,全国上百个大中城市也鸣响防空警报,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湾,5艘游轮也与沈阳同步鸣响汽笛。 (华商晨报)
9月16日,一名工作人员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经过。今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5周年。除事变爆发地沈阳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外,辽宁全省其余13个城市将在9月18日晚9时18分与沈阳同时拉响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之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成了亡国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这是次日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