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描绘四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景
2006-09-16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9月14日电 (记者刘雅鸣 桂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研究日前通过专家验收,初步勾画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景。

  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这一千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期,即中国历史上的尧舜时代至夏商之际。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新砦、二里头等遗址,是中原地区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城邑,它们年代先后衔接,为了解这一千年间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王权发展的程度以及当时的环境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2004年10月以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的26位研究人员对山西陶寺等4处重点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人工遗物及相关遗迹进行研究,试图阐明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500这个特定时间段里中原地区包括农耕生产,家畜饲养,陶器、玉器和青铜器制作等在内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

  该课题负责人袁靖说,这一千年的历史十分有趣,不仅农业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和大发展,在文明初期阶段对经济和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的青铜器冶炼技术也是在这一演变时期逐步完善。具体说来,其“社会图景”可归纳以下方面:

  农业生产在保持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耕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等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普遍地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与此同时,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和绵羊也传入了中原地区,由此逐步地建立起了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和多种类家畜饲养方式。

  这种显著的变化和发展也体现在了当时主要生产工具石器类型的变化上,例如石刀、石镰等收割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比重有所增加。

  生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最突出的是金属制造业在原有的砷铜冶炼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锡(铅)青铜冶炼技术,后者很快就成为了中国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外,陶器制作和玉器加工的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例如制陶可能开始采用集中烧制方法,为陶器制造业的商品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玉器加工开始采用琢制、锯切割、管钻穿孔和研磨抛光等一系列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文明演进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等级制度也在这一千年间开始形成。研究发现,河南二里头遗址青铜器中包括许多具有身份地位象征的青铜礼器;猪、牛、羊等家养动物是古代人类用来沟通自己与神、祖先关系的动物,它们还被分出高下,成为等级的象征。

  不断增强的文化间交流和融合对古代文明的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进行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分析,可以将这些陶器分为三组,其间的差异可能与当时存在的文化交流有关。

  袁靖说,目前的研究涉及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陶器成分、烧成温度分析、冶铸遗物分析、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玉器成分分析和制作工艺、石器研究、DNA分析等8个领域,大致摸索出一套自然科学某个领域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奠定了较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