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隐形武器面对未来隐形战争(图)
2006-09-01

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是历代兵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时至今日,一件件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武器”,一批批来去无踪的“隐形部队”正应运而生。 在它们的作用下,“隐形战争”这种新的战争形态亦呼之欲出,不久就会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

美军B-2隐形轰炸机
美军B-2隐形轰炸机

“零伤亡”让隐形技术快速发展

战争作为交战双方血与火的生死对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是双方竭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在这种目标的诱使下,世界各主要国家往往不惜投入巨资,力求能研制出各种性能先进,包括让对手发现不了的武器装备。于是,隐形技术便像“宠儿”一样,受到了各国军队的青睐。

自从二战中英国人用胶合板等材料制作的“蚊”式轰炸机骗过德军雷达后,现代隐形技术的发展便步上了快车道。特别是在航空领域,像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70年代的F-117战斗机,80年代的B-2隐形轰炸机,以及目前的F-22和F-35隐形飞机等,可谓让人目不睱接。而今,拥有了隐形技术的飞机可以像幽灵一样在空中来去无踪,使自己的损失大大减少。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在空袭中共损失48架飞机,但拥有隐形技术的F-117却能够有效地躲避对方的雷达侦察而毫发未损,这充分说明了隐形技术的优越性。

“隐形技术”在军事领域“遍地开花”

由于隐形武器在战争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上世纪末以来,竞相研制、发展隐形技术和隐形武器,便成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的努力重点。像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各类隐形技术和武器装备。

目前,隐形技术除运用于航空领域外,还向水面、水下、地面甚至太空方面拓展。如美国新研制的DDG-51驱逐舰,俄罗斯的“基洛夫”巡洋舰、德国的MEKO护卫舰等,在结构设计上都采用了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措施;瑞典的维斯比级护卫舰还采用了全隐形技术,被称为“海上隐形大王”。它在恶劣的海况下,被探测到的最远距离只有13海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军队还非常重视隐形航空母舰和潜艇的研制。在导弹方面,日本空舰导弹、美国B-2轰炸机上的短程攻击导弹都采用了隐形技术,使其具有了更强的突防能力。同时,为了提高陆军的战场生存能力,诸如坦克、装甲车等隐形兵器也在大力研发之中。可以说,隐形技术在当代武器装备上的运用,已呈现出了“遍地开花”之势。

同样采用双体穿浪船型的我军新型导弹艇
同样采用双体穿浪船型的我军隐形新型导弹艇
 
海洋迷彩涂装的新型导弹艇
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该型艇采用了大倾斜面设计,拥有较佳的雷达隐形性能。

“隐形战争”就在我们的眼前

随着隐形武器装备陆续登上战争舞台,它将使战争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并酝酿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隐形战争”。较之以往的战争而言,这种战争首先能减少政治和军事上的风险。因为隐形武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常可来去自如地展开攻击等行动。既可有效打击对方,又可有效保存自己,因而政治和军事上的风险会相应降低。其次,会大大提高作战效能。以往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作战行动往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得不进行力量上的死拼。而采用隐形武器之后,可使作战行动更加突然有效,使对手既无“招架之功”,亦无“还手之力”,因而作战效能会大幅度提高。

总之,随着隐形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使用,隐形战争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国外军事专家预言:到2020年,隐形武器会发展成系列化,真正的“隐形军队”、“隐形战场”会随之出现。届时,隐形武器将会主宰未来战场,新的“隐形战争”也将随之而来。面对这种前所未见的“隐形战争”,我们只有积极应对,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才不会在它真正到来时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该型导弹艇的设计非常注重细节
我新型导弹艇的设计非常注重细节,舷窗也作成锯齿状,有利于减少雷达波发射。
 
美军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也大量使用了锯齿状边缘的舱盖
美军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也大量使用了锯齿状边缘的舱盖。
 
在隐形技术方面,我们是全方位落后的,需要急起直追。
在隐形技术方面,我们是全方位落后的,需要急起直追。[图为美军隐形概念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