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销量堪比小面包?
2006-06-12

在德国塔利亚书店里,中国女性文学书籍被单独陈列在醒目的位置。

  青木/摄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一直被西方视为“弱势文学”的中国文学正成为欧洲读者关注的新热点。特别是中国女性文学书籍,更是频频登上欧洲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王安忆的《长恨歌》法文版今年2月在法国出版,很受欢迎。毕飞宇的《青衣》先后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最近他刚从两国签售归来。

  卖得和“小面包”一样好

  在欧洲,女性文学作品从广义上讲泛指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则是指以改变男女不平等为宏旨、具有鲜明女性意识、表现女性真实自我、并从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的文学作品,也可由男作家创作。德国东方文学研究所负责人萨比耐教授告诉记者,表现中国当代女性心理的作品,这几年卖得和“小面包”一样好。 据记者了解,自2001年以来,登上欧洲各国畅销书榜的中国女性文学书籍不下10种:女作家虹影的《中国情人》,是德国《明镜周刊》连续多周的上榜畅销书;山飒所写的《围棋少女》还成为法国最畅销的小说之一;而旅法作家戴思杰的《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更是横扫欧洲各国畅销书榜单,仅在法国就已卖出25万本,而欧洲图书界以5万册为畅销书的标准。

  “四大因素”吸引欧洲读者

  这些中国女性文学书籍靠什么吸引了挑剔的欧洲读者?萨比耐教授认为,首先是“东方情调这张中国牌”。

  其次,欧洲人在包括“小裁缝”等女性主人公的故事中,清楚地看到,东方女性绝对不是他们想象之中的神秘幻影,而是和西方女性一样具有深刻内涵和复杂性格的真实女人。一位德国女士对记者说:“欧洲人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特别是不了解中国女人的生活,这些书为欧洲人打开了一个通向陌生世界的窗口,看到了中国女人的生活细节和基本情感。”

  这些作品还各有特色:有的比较注重个人的独特性;有的靠感人的经历吸引人;还有的靠奇特的想象力。

  此外,在这些书中,欧洲读者往往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裁缝代表的是中国的乡土文化,她最终被巴尔扎克所代表的欧洲文化诱惑。

  了解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

  德国《明镜周刊》认为,中国女性文学书籍的畅销,“既是一个文学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要走向世界,都由外在和内在的诸多因素所决定。欧洲读者对中国女性文学读物感兴趣,其背后的动因就是中国经济等影响力的增强,人们希望了解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萨比耐教授则指出,欧美的文化领导地位和文学影响在上个世纪已经达到巅峰。21世纪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作者,将是文学内容的最大源泉。

  来源:环球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