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界的《红楼梦》版本之乱
2006-06-12
“红楼”泰斗联手草根学者

  红学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

  最近,红学泰斗周汝昌、“草根红学家”邓遂夫以及红学专家梁归智联手召开新书签售会。此次推出的3部红学作品中,除了周汝昌先生修订再版的《红楼梦艺术的魅力》和梁归智的《周汝昌传》,最受瞩目的是因提出“草根红学”而备受争议的邓遂夫推出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三本书的印量都已超过万册。

  庚辰本从“深闺”走向寻常百姓

  邓遂夫新著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次出版的全面反映《红楼梦》庚辰本(包括其脂批)原貌的校订本。

  1927年,“新红学派”创始人胡适偶得一部残缺不全的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红楼梦》早期抄本,但这个文本只保存下16回。1932年,庚辰本被命名,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两大抄本被誉为是“真正体现曹雪芹原稿真貌的本子”。

  《红楼梦》版本之多之乱一直困扰着红学界。据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于鹏介绍,“虽然庚辰本价值很大,但校订工作太繁重,一直以来既有正文又有脂批并且还对脂批进行了全面校正的庚辰校本迟迟不能面世也就不奇怪了。”

  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在评价此次庚辰本与广大普通读者见面时则表示,这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见到更接近曹雪芹写作原貌的版本,“我很欣慰”。

  “红学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

  从此前刘心武的红学著作热卖并备受争议到现在各路红学专家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红学成为出版界新的热点。本是作为“古代文学批评研究”的红学书籍摆到了畅销书书架上、出现在盗版书摊上;各路红学专家纷纷亮相荧屏,专门研讨红学的网站也不断涌现……除了专家以外,民间对《红楼梦》的热情简直可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红学都处于低谷,就连周汝昌先生的书有的也只能印3000册。”邓遂夫谈起那时的红学很感慨,“那时候人们的思想更多转向对经济的追求,但到了世纪之交时,国家的经济进入一个持续发展的相对稳定时期,人们有余力、有精力重新关注文化,特别是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个时候红学在民间重新受到关注是很自然的。”

  邓遂夫认为:“这次红学热不同,读者不是被动跟上的,是自发地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寻找。”

  梁归智补充说,“历史上任何一次红学热在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无法和这次相比。红学真正从象牙之塔走向了十字街头。”

  十字街头的红学将走向何方?

  红学虽然重新热了起来,但《红学通史》作者陈维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鼓励红学的民间化,实质上是对红学釜底抽薪,使红学不能真正成为学。”

  对此,邓遂夫认为,“少数学究的自娱自乐有什么用?红学的复兴应寄希望于更大范围的关注,在热潮中必然会沉淀下来一批有才华的红学研究者。在这种关注中有一些错误的、轻率的观点出现是正常的”,“我们想要的是使当前民众对红学的这种热爱常态化,促使红学研究稳定、平和地向前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