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度过众院难关的美印核协议还要面临参院的考验,可以肯定这个时候布什政府是非常不愿意看到任何有关“南亚核竞赛”的报道的。而就负责向国会推销美印核协议的副国务卿伯恩斯而言,还有更为具体和个人的理由不希望媒体盯着南亚的“核玩意儿”:3月份,伯恩斯在国会作证时宣称印度和巴基斯坦不会搞“新的军备竞赛”言犹在耳,虽然政治家并不需要为客串预言家时说的话负责,但四个月预言就被戳穿是否太快了一些呢?
不过,还是且慢为美国媒体的中立叫好,仔细翻翻有关报道,人们不难从“反调”当中发现会让白宫高兴的内容。也许,真正需要赞扬的不是美国媒体的中立,而是它们及其背后游说集团在配合政府政策方面的智慧。这篇字面上和伯恩斯过不去的报道,实际上却是在为此公大力推销的美印核协议辩护。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所谓的揭秘性报道并没有揭露出任何人们以前不知道的事实。白宫说,“我们知道这些设施的存在”,而对于理论上最应该关心巴基斯坦核设施的印度人来说,也丝毫没有大惊小怪———印巴交换核设施清单已经15年了。就连报道者也承认,巴基斯坦“既不着急,也无意隐瞒”工程的存在。直到今年4月,工程还没有封顶,至于竣工并提供40枚~50枚核弹所需要的钚原料,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标准,也是一件相当遥远的事情。
那么,报道这样一条既没揭露秘密也未制造轰动的消息是什么意思呢?
《华盛顿邮报》这个时候的报道固然和巴基斯坦的核工程没有什么时间上的必然联系,却和美印核协议关系密切。在一般的美国议员和公众看来,支持美印核协议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南亚不会出现核竞赛,毕竟破坏一纸核不扩散协议是一回事,弄得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到处都是原子弹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了。而现在,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不幸的是,南亚核竞赛不是“不会爆发”,而是已经爆发。
理论上,这当然不是有利于美印核协议顺利通过的消息,然而也不过是理论上而已。巴基斯坦正在扩大自己的核武库这样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切断了美印核协议与南亚核竞赛之间可能的逻辑联系。
按照炮制有关报道的“科学与国际安全国际研究所”以及《华盛顿邮报》的说法,美印核协议尚未成为现实,巴基斯坦已经开始升级自己的核武库,并将南亚拖入“核竞赛”。由此推出的逻辑结论是,即使南亚如同人们悲观地预料的一般爆发了核竞赛,也不是美印核协议的罪过———按照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发生于前的事情不可能成为发生于后的事情的结果,而南亚核竞赛是在美印核协议之前发生的。
需要为可能的核竞赛负责的,不是华盛顿,也不是新德里,而是伊斯兰堡。这难道不是美印核协议的积极推销者所愿意看到的吗?
虽然可以把对《华盛顿邮报》有关报道的所有推测都说成是小人之心,但无论如何,把伊斯兰堡定性为南亚核竞赛的发起人总还是有点不那么令人信服。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主动挑起核竞赛有什么益处呢?巴基斯坦拿那每年增加的40件核武器干什么用呢?考虑到目前穆沙拉夫的南亚和解政策以及巴基斯坦经济、军事实力远逊于印度的现实状况,伊斯兰堡不大可能愿意扮演南亚核竞赛的发起人甚至主动的参与方。最小核威慑是这个战略上无意图、实力上有欠缺的印度对手唯一理性的选择。事实上,即使在让巴基斯坦人愤愤不平的美印核协议即将通过的时候,巴外交部长卡苏里也只是说,巴基斯坦要求给予同等待遇。
如果阴谋理论在现实政治和在电影中一样成立的话,指控巴基斯坦挑起核竞赛的报道难道不可能是为美印核协议在防止核竞赛方面的无效或者说在制造核竞赛方面的有效而预作辩护吗?这当然更加是小心之心。(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