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决定正式公开纳粹大屠杀档案(组图)
2006-07-31

经过长期谈判达成共识,德以美等8国首先签署协议;公开档案旨在警醒世人

4月19日,巴特阿罗尔森,一名档案管理人员正在翻阅纳粹大屠杀档案。

2月13日,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耶路撒冷纳粹大屠杀纪念馆静立默哀。

漫画/赵斌

德国26日在柏林同以色列、美国等7个国家签署协议,同意向各国学者公开纳粹大屠杀的档案资料。从1955年开始,这批3000万至5000万份档案资料一直保存在德国西部小城巴特阿罗尔森。这些档案记载着二战期间遭纳粹迫害的1750万犹太人和受奴役劳工的情况。比利时、荷兰和波兰3国预计在今年11月也将签署该协议。

今年4月,负责监管纳粹档案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所属负责追踪二战失踪人员的机构对外宣布,组成这一机构的11个国家经过长期的谈判,终于就公开纳粹档案达成共识。26日,德国、以色列、美国、英国、法国、卢森堡、希腊和意大利签署了协议。比利时、荷兰和波兰3国预计在今年11月也将签署。

一部翔实的“苦难日记”

此前半个多世纪,这些档案只对大屠杀受害者及其直系亲属开放,历史学家只能在得到受害者书面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查阅。多年来,美国和以色列等国一直要求德方同意公开这些档案,而德国一直以保护受害者隐私、避免再给他们造成伤害为由予以拒绝。

据悉,这批档案资料十分翔实,几乎是一部“苦难日记”———从被奴役劳工的伙食,到集中营中犹太人的死亡过程,都有非常详尽的记载。

德国外交部副部长京特·格洛泽在签署协议后说:“我们在公众知情权和受害人隐私权之间达成了折中方案。”

在协议签署后,还需要这11个成员国的议会予以批准。德国的一名官员说:“很难预计每个国家批准需要多长时间”,他说,德国承诺将“尽快批准”这项协议。

对纳粹历史的集体反思

中国社科院德国史专家景德祥分析,这次公开纳粹档案之所以需要这么多国家协议决定,是因为二战历史牵涉很多国家,涉及这些国家的历史须征得各自政府的同意。这些国家对历史的态度和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彼此能够坐下来探讨这一问题,本身就是对过去那段历史的集体反思。景德祥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各方能就公开档案达成一致意见,说明对纳粹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国际联合行动,协议的签署是一个研究纳粹德国历史的里程碑。

作为德国的一个“历史伤痕”,德国曾经不想开放这些档案。但近年来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新纳粹势力有所抬头。统计显示,2005年,德国各地发生的与新纳粹有关的案件超过1万起,创下近年来的最高纪录。德国媒体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50%的年轻人不知道纳粹大屠杀造成的恶劣影响。

公开档案教育青少年

《时代周刊》7月初报道说,德国的科特布斯是一个号称“新纳粹高地”的小城,年轻的新纳粹、光头党肆意在球场上高喊纳粹口号,外籍球员屡遭辱骂。甚至在市中心也经常发生光天化日之下的暴力事件,还曾经有多名华人无故遭毒打。最新的《德国博兰登堡州宪法保护报告》则指出,科特布斯青少年极右分子组成了“亚文化圈”,崇尚攻击和排外。

3月初,德国警方在6个州联手行动,剿灭了一个名为“鲜血和荣誉”的新纳粹组织,逮捕了80名嫌疑人。德国警方甚至表示,目前德国国内的这些新纳粹势力有向恐怖主义组织演变的危险。他们已经开始将拉登视为偶像,意欲效仿“基地”实行恐怖袭击。不仅是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的“新纳粹”也让各国政府头痛不已。

如何防患于未然,遏制和根除“新纳粹”思想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已经成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许多历史学家和研究学者认为,德国政府手握纳粹暴行的众多罪证,有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开大屠杀档案以警醒世人,并以此来教育本国青少年,根除“新纳粹”思想。今年4月中旬,德国司法部长就已经表态,德国准备公开这批档案。之后,11国在巴特阿罗尔森小城聚首,终于就这一公开档案的举动达成一致意见。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负责人布鲁姆·菲尔德在评价德国这一举动时说,档案公布正是时候,德国此举将会引起全世界人民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签署协议是要正视历史”

德国司法部长泽贝里对外界表示,这项公开档案的协定只有11国签署之后,才能生效,但是具体公布日期有待商议。不过他表示,研究人员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具体的开放日期。

他说,目前有关各方正着手进行准备,以便在年内开始接待各国的研究人员前来查阅。

以色列驻德国大使希蒙·斯丁对外界表示:“有很多问题我们还并不清楚,更不知道答案。我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在这些材料的帮助下澄清一些历史事实。”

德国外交部副部长格洛泽称,公布档案将为研究人员带来极大成功。“对德国而言,签署协议是要强调正视历史。”

德国外交部也对外界表示,签署协议的11个国家每个国家都会有一张记录详细档案的数字光盘,按照每个国家的法律程序,使用者可以进入查询和观看。但是这些记录和档案不可能在网上共享。

德国和意大利过去曾抵制开放档案,理由是有关一些仍旧活在世上的人的敏感信息需要被保护,但是一些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档案不公开的话,他们所爱的人的历史将永远不会为外人所知。因此要求公开这些档案。

美国驻德国大使威廉·泰穆凯表示:“那些曾遭受大屠杀的人对此表示欢迎。因为利用这些档案,他们希望为长期遭受痛苦和被人怀疑的家人讨回公道。”

(张乐)

声音

“不能让历史重演”

对于纳粹档案公开和德国近些年来“新纳粹”的活动情况。一位来华旅行的德国机械师对记者表示,新纳粹主要在德国东部地区的势力比较猖獗。他说:“较穷的人总是参加这样的活动,不过大多数德国人并没有觉得新纳粹很兴盛,政府打击的力度也很大。”

一位来自挪威的德语教师斯科琴娜表示,她对公布档案一事非常高兴。她大概2000年曾到德国留学,对德国青少年的历史观有深刻的认识,“我的很多德国同学对我说,现在德国青年对历史不了解,我起初并不是很相信。但一次在一个酒吧,我随意问了几个来喝酒的年轻人,问他们二战中德国纳粹杀死了多少犹太人。他们竟然笑了,说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用”。

斯科琴娜说,希望公布档案可以教育德国青年。“不然很危险,不能让历史重演。”(张乐)

解读

公开档案体现德国历史责任感

德国政府清算纳粹历史的态度明确而坚决

中国社科院德国史专家景德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档案公布体现了德国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景德祥表示,德国政府清算过去纳粹历史的态度是非常明确和坚决的,这次准备公布档案可以看作是德国正面打击“新纳粹”势力的一个手段,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的最好工具。这种行动体现了德国政府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受害者所承担的责任。

景德祥也谈到德国新纳粹近些年发展的原因。他说,之所以新纳粹势力呈上升趋势,与德国近些年来的经济不景气有密切的关系。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德国的外来移民却日益增加,给中下层德国民众带来一些负担,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认为这些外来人口与他们争夺社会福利。

但景德祥也指出,二战结束后,“非纳粹化运动”的不彻底也为新纳粹的兴起埋下了祸根。希特勒在临死前指定的接班人邓尼兹一直活到90多岁。像这样比较老牌的纳粹成了德国一些保守势力眼中的偶像,他们起到了旧纳粹和新纳粹的“传承作用”。此外,没有长期与其他非欧洲民族长时间生活也促使德国新纳粹产生排外思想。(张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