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媒体上,似乎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热烈讨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接连公布的相关民意调查、媒体上不断出现的有关连载文章及社论、政治领导人对此纷纷表态、电视台大幅报道等反复冲击着日本人的视听,成为一道惊人的景观。在这场较量中,反参拜的声音已明显压过主张参拜的声音。
媒体向政治领导人施压
日本全国性大报日前接连发表舆论调查结果。7月25日《朝日新闻》发表的全国舆论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国民已占到60%,比今年1月的调查结果上升14个百分点。24日的《每日新闻》的调查结果表明,54%的人反对首相参拜。《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人不支持小泉参拜。
面对调查,《朝日新闻》25日刊登社论“靖国参拜,总裁候补们请说出你们的想法”,指出,日本国内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变化,反对参拜成为主流。不仅如此,社论还敦促参加自民党总裁竞选的候选人尽快说出各自关于这一问题的想法,给国民一个清楚的答复。媒体如此清晰地向政治领导人施压,反对参拜在日本社会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每日新闻》也在24日刊登社论“首相的参拜,舆论反对增多了”,建议小泉不应不顾民意再次参拜,将内外搞得一团糟,把烂摊子留给后任。自25日开始,《每日新闻》刊登连载文章“靖国,我的想法”,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主张将甲级战犯进行分祭,26日接受采访的自民党前副总裁山崎拓主张建立一个没有宗教色彩的场所。舆论之下,下任首相候选人之一的财务大臣谷垣祯一明确表示不会参拜。25日他表示,应该把甲级战犯的牌位从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中移走。
右翼势力孤独反扑
反对参拜的声音越来越强,被压制的右翼开始反扑。21日凌晨,由于20日刊登了已故昭和天皇不满靖国神社合祭二战甲级战犯的文章,《日本经济新闻》社遭到一名极端右翼分子投掷的燃烧瓶袭击。25日《产经新闻》头版刊登文章“安倍不在8月15日参拜吗”透出了担忧,文章称,由于最近关于靖国神社的讨论热烈,安倍为了避免争议可能放弃今年8月15日参拜。
右翼媒体努力在国外寻找符合自己声音的观点,20日,《产经新闻》专访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提议美中都不要介入靖国神社问题。不仅如此,《产经新闻》还刊登连载文章转移视线,攻击中国的对日政策,说中国对日本政界灵活使用“胡萝卜加大棒”手段,提醒日本首相要应对中国对日工作。不过,多数日本媒体关注更多的是日本自己的政策,在几个月前,就有媒体对小泉执政5年的得失进行总结,批评其由于坚持参拜而使日本外交陷入困局,日本自民党原干事长野中广务接受日本共同社专访时甚至对小泉直接给了“不及格”的评语。
反参拜影响日本走向
日本媒体对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讨论如此热烈,一方面是因为媒体报道了昭和天皇因对日本有关方面将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不满而停止参拜的谈话记录,这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并将对日本政治动向产生影响。另外,日本将迎来自民党总裁选举,这将牵动今后数年的日本政局。由于小泉参拜导致日本成为“亚洲孤儿”,因此,参拜与否成为下届首相外交的试金石,是改善日本亚洲外交的首要因素。
在这两个契机之下,反对参拜成了日本社会前所未有的主流,这将对日本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朝日新闻》26日报道,由于遗族会会长古贺诚也表示应将甲级战犯从靖国神社迁移出去,由在战争中遇难阵亡者的遗属组成的日本遗族会可能面临分裂。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