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更贴近“上帝”!(原创)
2006-07-14

让我们更贴近“上帝”!

合乐公益

国内提倡支持公益事业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参与其中的企业又有多少?很少。实际作出贡献的捐赠企业,估计比例不到全国企事业单位总数的10%。是什么原因让国内的企业不热衷支持公益事业呢?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回报方式千篇一律

大部分慈善机构对捐赠企业的回报都有共同的特性:奖状、纪念品、捐赠者发言、授予荣誉称号。可能对于第一次捐赠的企业来说,会感到无尚的光荣,若来年企业再次捐赠,又获得了重复的荣誉,对企业的激励会加强吗?企业在后年还会继续作出慈善捐赠吗?
虽然支持公益事业的前提是企业不提出太多的回报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要求回报。但是,作为慈善机构想要和企业有个长久的合作,达到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慈善机构一定要把捐赠企业当作 “上帝”,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回报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产品销量。企业提高了知名度,获得了更多地利润,才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公益事业。

二、企业缺乏对慈善机构的信任

大部分的企业或爱心人士之所以不支持公益事业,那是有原因的:部分慈善机构因为内部财政出现问题,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降低了企业对公益事业的信任程度。
按照市场规则来讲:消费者只有对企业、对企业的产品达到一定的信任程度,才会成为企业产品的忠诚消费者。我们要取得捐赠企业对我们的信任,那么我们就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严格地执行对捐赠企业所作出的承诺。提高监管力度,加大制度透明化,让全社会都来监督我们的工作,给予捐赠企业最大的安全感。

三、服务意识不高

首先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不是“求人办事”,也不是“强迫于人”,对待捐赠企业,我们应该象企业对待终端消费者一样,用热情、耐心和爱心去进行“一对一”的服务。
大部分慈善机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是:企业捐赠金额大,就认真对待,捐赠金额少,就草草了事,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失去了潜在的客户。
企业在第一次支持公益事业的时候,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有太多的社会负面影响在影响着客户。这时候是我们在捐赠企业面前建立美好印象及创造相互加深了解的最好时机。销售第一关键是给客户留下美好印象,因为第一印象在客户的脑海里至观重要,它将影响客户对你的信任。所以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培养我们热衷服务于客户的意识,这样我们在与捐赠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你发自内心的真诚。

四、缺乏执行力

实际操作与合约大相径庭的事情在企业商业合作中时有发生,那么此类现象发生在慈善机构与捐赠企业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捐赠企业将对慈善机构的执行力产生怀疑、对慈善基金的用途产生怀疑、对慈善机构的印象大打折扣,严重一点甚至取消合作。
在这个讲求企业执行力的现代社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损失的是慈善机构的信誉和名誉。中国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捐赠企业的接触面很广,有政府、有供应商、有广告商、还有同行,一传十,十传百,慈善机构的名誉就会受到损害,那么就会造成很深远的负面影响,损失很多的潜在客户。
是没有能力吗?不是。是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就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很好地穿插,工作目标不统一,经常出现重复工作、指令误差、不能第一时间解决矛盾互;缺乏互相相监督性:各职能部门缺乏团队意识,不能很好地互相协作,监督,个人英雄主义或邀功推责,至使无法预期完成客户意愿,承诺不能兑现,伤害了客户利益,也伤害了自身的利益。
要提高执行力,就要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和系统的工作方式,统一目标,加强相互合作和监督,注重每个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因为事情的成败都由每个细节因素决定。

五、客户管理混乱

很多企业都明白: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客户,才能更好地留住客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客户开发成本。通过建立(客户管理CRM)捐赠企业档案资料,来管理、跟踪客户,通过不定期更换客户资料,来保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保持我们对市场的敏感度,开发出符合捐赠企业需求的公益项目,为客户量身订造促进客户发展的公益项目,让企业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让捐赠企业的文化更深入消费者心里。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KING CHEN

2006年7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