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加快慈善立法进程
杨澜:作为政协委员我今年有一个提案,是关于加强中国慈善立法进程的议题,也很多的委员给我复议,这一个问题他们比较认同,我中心一个观点是中国慈善事业虽然也了很大发展,但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每一年慈善捐款可以占整个GDP2%左右,我们不谈绝对值,而谈这个相对比例,而在我们国家只有万分之二,光这个比例就和国外相差100倍,这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爱心,或者是中国人不需要有人帮助,而是民间慈善事业的工艺捐款疏通的渠道不够畅通、有效。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信任问题,一个是效率问题。说到信任问题,有很多我身边人会说,我们不是没有爱心,但是我老想知道我捐的这个钱去哪里了?这有一个整个慈善事业立法监管的问题,要实现信息透明化。
这方面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法规包括在内,例如慈善机构的准入的制度,他们运行的财务审计,包括退出机制,我认为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来规范和监督,我们现在只有法律条例,这个事业群体进行管理,我认为不够,有一些法规制订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了,可能跟不上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写了这样的提案,希望民政部和人大法工委,可以尽快起草制定和审批有关的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一部法律的产生。
我觉得中国由于各地发展不均衡从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面临的问题可能完全不同,在我做《天下女人》时,可能更关注都市的女性,在三八节前后大家也都很关注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女性,关心她们情感和婚姻的问题,包括她们的生育问题,因为城市女性已经把她们生育时间一再退后,几乎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其实这都关系到我们的身心的健康,涉及到我们幸福快乐问题。
所以在三八妇女节时,我觉得一方面希望女性朋友可以在事业上、学业上取得更多的成功,另外我也想说,幸福和快乐是人生一个很高的目标,不要简单为一件事,为一个事业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感,我希望每个女性都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生活,平衡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转型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人们价值观和选择方式出现巨大的调整和转型的一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女性承担着在这样一个转型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的任务,因为我们毕竟不仅是一个个体,也可能成为一位母亲,所以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女性可以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们口口相传中,使我们文化得以延续,我们伦理价值观念得到延续。所以我觉得,作为女人我还是感觉到非常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