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措施破解农民工就业难 先拿户籍制“动刀”
2006-03-1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供的3份最新完成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就业是青年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然而,“培训经费杯水车薪,城市就业服务项目不适合,体制性障碍,企业和社会歧视、有政策难落实”等四方面原因,严重阻碍着农民工的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专家完成的《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结构与特点》、《农民工流动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问题》、《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等3篇最新调研报告透露,目前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16至25岁的占45%,30岁以内的占61%。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高达83%,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占72%。
“国家应实施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民工有序流动就业和城乡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专家认为,国家应采取七项措施,化解我国农民工目前的就业困难:
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权益,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实现农民的自由迁徙权,使他们能够在城市获得长期合法居住权,给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待遇;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土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以使农民在自愿放弃土地中得到应有的报偿,为农民实现向城市的稳定转移提供资金支持和“原始积累”;
逐步向农民工开放城市的公共服务,特别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和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
改革城市的社会管理体制,将农民工的管理全面纳入城市和流入地政府的管理体系,使农民工能够参与城市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建立和发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加强对农民工的基础管理,实行农民工就业登记与企业招工的报备制度、失业登记与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
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秩序的监管,坚决清理和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和限制政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