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主义”与历史的世故
2006-06-09
《新闻联播》作为全国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一直备受关注,昨日康辉和李梓萌两位全新的搭档一出现在荧屏上,就引来观众们如潮水般的热评,大家纷纷表示两位的加入给一成不变的《新闻联播》注入了新鲜血液。(《竞报》6月6日)

《新闻联播》要换主持人的消息已经在坊间流布甚广,其间,央视曾站出来“辟谣”称“根本没有的事”,一度使我们相信,这只不过是一些无法忍受《新闻联播》几十年如一日的陈旧面容却又无可奈何的看官们的“恶作剧”。不过,央视此番破旧立新之举,却让我们不得不认为,此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并非个别人的“自我按摩”,它看起来更像是央视在“刺探民情”,一见舆情汹涌,便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推出两位新面孔,直让人夸好颜色。

央视依循民意,尊重新闻规律,虽踯躅徘徊却终于推陈出新,当然是好事。但我也不得不说,不管是此前央视的谨言慎行,还是公众的过分关注,都把一档正常的新闻节目给意识形态化了——我们不妨称之为“新闻联播主义”。为什么一档新闻节目的改变,央视会前怕狼后怕虎?又为什么会在民间引起如此空前的关注?在资讯丰富,公众选择多元的当下,这很难说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不管是央视还是公众,都被他们自我造就的“新闻联播主义”所俘虏。肇始于1978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在那个资讯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啻为一种“福音”。自此以后,它温暖了几代人的心灵,也启蒙了几代人的心智。可以说,时至今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新闻联播情结”,而这种“情结”的不合理延伸就是“新闻联播主义”。——一档新闻节目就这么被神圣化了,任何企图改变它面容的努力,都成了事关重大的事情。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央视会在此事上辗转游移,公众又为什么会空前关注了。

我们总是认为,虚妄的意识形态早已化为尘埃,滞留在遥远的历史景象里,但《新闻联播》事件却提醒着我们,作为一种深入骨髓的“心理疾病”,它仍然强劲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想,这大约就是钱穆先生所称的“历史的世故”吧。——历史虽已远去,但人们心底所留下的阴霾却久久未散去,它蛰伏到了心灵深处,一有机会,它就会以各种方式粉墨登场,而更令人不安的是,人们显然对此并无察觉。

不管怎么说,《新闻联播》只是一档新闻节目,《新闻联播》的“变脸”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媒体行为。任何过度的关注,甚至在其身上附加种种政治符号,都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构成一种戕害。赞美也罢,嘲讽也罢,人们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出自本真的感情,而不是“新闻联播主义”作祟的结果。

[稿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