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南日报
3月8日,在河南全国政协委员驻地附近的一座工地上,不少农民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来自河南商丘的建筑工人张文良说,“俺知道现在正在开‘两会’,还知道咱们省委书记徐光春去看过我们外出务工人员,领导和代表委员们开会那么忙,心里还能想着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我们真的很感动,心里很暖和。”
虽然张文良不能在政协会场内发言,但是张文良等农民工的权益和心声一刻也没有被代表委员们忘记,在“两会”上,农民工问题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始终是各种提案关注的焦点。
为农民工进城筹划周到
“我国有近9亿农村人口,虽然近年来劳务经济发展迅速,但目前仍有1.5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每年还新增劳动力1000万左右,转移任务十分艰巨。”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涛在大会发言时说。
张涛就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建议,要努力提高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及市、县、乡、村四级劳务输出信息和服务网络;要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和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要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发展“订单”培训,使受训人员结业后能够直接就业,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努力打造劳务品牌;要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完全转移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规范化的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居住地登记办法,建立落实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
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言献策
“目前,城市农民工约有1.2亿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真实有效地开展。”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向大会递交提案《关于尽快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储亚平说,“要从根本上解除户籍制度造成的身份差别,剥离计划体制下户籍制度中附加的一些与户口管理无关的内容,把农民工同城市在业人员等同起来,一视同仁,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民工的社会保险。”
“农村社会保障是和城镇互动的,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居民和乡镇企业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一种社会保险关系可在城乡之间自由转移、待遇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第一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储亚平建议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要逐渐实行不分所有制、不分企业隶属关系的一体化管理政策,同时,技术方面还应建立社会保障的计算机服务网络。
“要在城市中按街道或社区设立农民工工会,负责本街道辖区内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储亚平介绍说,当农民工失业时,工会组织可根据该农民工自身条件,为其提供或介绍从事城市社会公共劳动的机会。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异地转移难题,也可以通过城市间农民工工会组织共同操作来解决。
关心农民工利益无微不至
“我省每年有15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建议恢复给他们寄递火车票的业务。”全国政协委员高春芳提交了这样一个提案。
“我是亲眼见了很多农民工为了买火车票背着铺盖来排队,才产生了提案的念头。”高春芳说,对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乘坐火车是最便宜、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但由于他们大多住在偏远农村,购买火车票十分困难,有时要提前几天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既费钱又受罪。
“2004年邮政部门与铁路部门曾联合利用邮政网络,开办邮政寄递火车票的服务。两年来为农民工寄递火车票40多万张,农民工对此非常满意。可是在今年2月,邮政寄递火车票业务突然被国家有关部门停办了。”高春芳说,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就是尽快恢复投递火车票这项针对农民工的便民服务,为广大务工人员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