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人都在找工作,有些是毕业生,投资了若干年青春和大把银子,这一刻是寻求回报的时候了;有些人是跳槽,为了向职业规划的更高目标前进,或者只是想要每个月能多买一些米;有些人准备再就业,因为没法指望国家给的那点失业保险过日子。不管怎样,所有的招聘会都人头攒动,所有的招聘网站都暗涌汹汹。
求职者经常感叹的就是:“中国人太多了”、“职位太少了”……事实上,中国人的确多,但人力资源却是稀缺的。岗位不是太少了,相反却相当丰富,但相应岗位的合适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源却相对缺乏。世界上的商品和服务总是不够,所以可做的工作很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失业?
原因之一(对第一种人),供求关系尴尬。投考热门专业的学生前赴后继,而相关职位需求却趋于饱和。岗位是分子,毕业生是分母,买方市场逐渐形成。而某些长线专业因为需求较少,需要投入的教育资源较多,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毕业生要么在行内找不到合适工作转行而增加了其他行业的就业压力,要么继续上学以求缓冲,但同时又增加了就业成本。教育投入的累积却不一定能得到预期回报。据报道,今年大学毕业生的薪情底线已经降到1000元了,要收回高昂的教育成本遥遥无期。而且就算不计较“报酬”,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企业现实地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能马上为它创造利润。
原因之二(对第二种人),人们计较“报酬”。这里的“报酬”除了直接的物质回报,还包括企业能够给予的其他资源。当报酬达不到人们的预期底线,人们就容易选择用无用的“报酬”换取有用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干点别的事情。当然这种计较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不管你持有什么样的标准,失业都是个人“计较”的结果,是主观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所有从某种程度说失业是自愿的。
原因之三(对第三种人),资源配置不合理。失业是结果,资源错配是原因。90年代网络经济刚刚崛起的时候,网络频道编辑最火,但后来泡沫破裂,编辑的需求量下降,网站裁员,失业人数骤增。失业就成了纠正资源错配的市场手段和过程。
只要有市场存在,就一定会产生供求关系资源配置的问题,只要人们对自我发展有期许,也一定会产生报酬与预期的距离。所以失业不可能消灭。人都会生病,失业也就是一次住院治疗。国家提供失业保险让失业人口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本重新选择,让人们能够失得起业。同时国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空间让人们进行选择。失业保险虽仍是杯水车薪,但不失为一种治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