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鲸肉成狗食
2006-06-08
国际捕鲸委员会年会系列会议已于5月25日在加勒比海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开始举行,第58届全体大会将于6月16日至20日举行。

《纽约时报》3日援引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的话警告说,在今年大会上,以日本为首支持商业捕鲸的国家很可能占据上风,鲸这种珍稀动物将处于危险边缘。

目前,支持和反对商业捕鲸的两派正在作最后的拉票工作。

60年第一次

国际捕鲸委员会1946年12月2日根据《国际捕鲸公约》在华盛顿成立。其宗旨和任务是:调查鲸的蕴藏情况,搜集鲸的统计资料;制定捕捞和保护太平洋鲸藏量的措施,如确定鲸的保护品种和非保护品种、开放期和禁捕期、开放水域和禁捕水域、捕捞时间和工具等;对捕鲸业进行严格的国际监督等。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了禁止商业捕鲸令,对保护这种珍稀动物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商业捕鲸的主要目标小须鲸的数量近年已经上升到数十万头。不过,这种趋势可能在今年被中止。

《纽约时报》对多个国家渔业部门高级官员,包括美国和日本官员进行了采访,他们都认为,今年捕鲸委员会大会将面临决定性时刻,因为委员会成立
60年来将首次出现支持商业捕鲸成员多过反对成员的局面。

目前,支持商业捕鲸的主要是日本、挪威和冰岛,反对者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社报道说,日本预计,委员会66个成员中,支持日本恢复商业捕鲸提案的可达33个,而明确反对的只有32个,还有一个没表态。

后果令人担忧

尽管在大会上日本等国要得到四分之三多数票才能够废除商业捕鲸禁令,但支持捕鲸成员一旦超过半数,他们就可以控制会议议程,推动就相关动议和决议展开秘密投票。共同社此前证实说,一旦所获支持过半,日本将动议取消保护委员会,并提出呼吁恢复商业捕鲸的决议案。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官员乔治·韦斯通说,如果国际捕鲸委员会立场变为支持商业捕鲸,整个保护工作将被中断,日本、挪威和冰岛等国将更有理由放手捕鲸,这三个国家已经宣布,计划2008年前将捕鲸数量由目前的每年2395头增加到3215头,另外一些小国也会加入捕鲸者行列。

“现有鲸的数量根本不足以承受恢复商业捕鲸带来的压力,”韦斯通说,在过去100多年中,商业捕鲸几乎造成鲸的灭绝,1920年世界上还有25万头蓝鲸和60万头长须鲸,现有数目只剩当初的4%和8%。

科研捕鲸谎言

日本是恢复商业捕鲸的最积极倡导者。近年来,在存有禁令的情况下,日本依旧以科研捕鲸为名继续从事捕鲸活动,遭到多个国家和环保组织抗议。新西兰政府年初公布数字说,日本已捕杀超过6500头南极小须鲸,今年计划再捕杀935头小须鲸、10头濒临灭绝的长须鲸,并打算捕杀濒危的驼背鲸。

英国鲸与海豚保护协会网站2月报道说,过去10年日本鲸鱼肉的储存量增长一倍。2005年达到了4800吨,而1998年储存量仅为673吨,这使得日本国内鲸肉价格直线下降,甚至已出现鲸肉制成的宠物食品。

该组织科学负责人马克·西蒙德斯说,捕鲸是一种残酷的活动,而日本拿珍稀动物生产狗食的做法更是骇人听闻,“我们听过很多日本人为捕鲸寻找的理由,但他们从没说过需要捕鲸来喂狗,……日本所谓的‘科研捕鲸’只是托词而已”。

拉票大战激烈

环保组织揭露说,日本为了达到目的,近年来扶持了至少19个成员加入委员会为自己投票,并出钱让一些小国支持捕鲸。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说,从1998年起,日本向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安提瓜、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和圣基茨等6个加勒比海国家提供了超过1亿美元的渔业援助,以换取他们在捕鲸问题上支持日本立场。

与此相对,新西兰官员5月与图瓦卢、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官员会谈,试图劝说他们反对恢复商业捕鲸,澳大利亚官员现在也正在太平洋岛国中游说。


(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视频]:《屠杀≠科学》公益片揭示日屠鲸血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