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构筑成都平原生态屏障
2013-11-26

都江堰构筑成都平原生态屏障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3-11-26

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严格控制着江水流量,以良好的水资源孕育了成都平原。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 都江堰市环保局供

    中国环境报记者 辜迅

    在成都西部,有一座以旅游国际化为主导、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环保创建为载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的城市,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就是四川省都江堰市。

  长期以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保护水源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为成都平原及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

  在成功创建四川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的基础上,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提出同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以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日前,《都江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顺利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力争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研究和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现场调研总量减排、污水处理等工作。

  市人大和市政协领导多次检查、调研、督察有关部门落实《环境保护法》执行情况以及大气环境整治、水环境整治、总量减排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四川省省级生态市的决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环境监测站达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环保工作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初步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格局。

  都江堰始终坚持将环保工作,特别是大气环境整治、水环境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的工作,纳入相关部门、乡镇的一级目标实施督察和考核,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 同时,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总量减排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加大经费投入。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将削减的污染物种类由“十一五”期间的两项增加到四项,面对削减空间小、压力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多次召开会议对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保障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都江堰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了水泥行业拉法基水泥厂的脱硝减排工程,2012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对这一企业减排工程运行情况实施了调研,给予好评。

  建立水源保护巡查制度,设立保护专项资金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的上游,是成都平原的唯一水源涵养地,突出水环境安全重点,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成为都江堰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都江堰市为切实加强对水环境安全的监督管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工作职责、目标责任、保障措施等予以明确规定。制定了水源保护巡查制度,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和使用管理办法。

  同时,都江堰市建立了政府、部门、乡镇、村组4级水源保护巡查机制,部门与乡镇联动协调机制,人大、政协领导和代表委员视察调研水环境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水源保护长效监管机制。连续5年开展了以保障水环境安全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重金属和涉危行业整治、油烟扰民整治、燃煤污染整治、噪声扰民整治、车辆尾气污染整治六大环保专项行动。

  近年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近20亿元,建成西区自来水厂和33个集中供水站,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建成16个污水处理厂(站)及污水管网479公里和永久性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9座,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实现全市所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目前,都江堰市拥有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1座 、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两座,省控大气自动监测站5座 ,都江堰市自建大气自动监测站两座 ,其中有5个大气自动监测站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等项目的监测设备。

  为改善全市人居环境,都江堰市投入近1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置系统以及生活垃圾“集、收、运、处置”系统。投入1.9亿元整治各类沟渠1303.1公里、清掏渠系3000公里。地方两级财政投入6.3亿元全面完成成都市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了都江堰灌区渠首配水功能。

  为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功能作用,按照《都江堰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都江堰市投入巨资,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镇建设、水源与水环境保护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殊区域建设、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十大领域6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0多亿元。

  截至2012年,都江堰市累计投入90多亿元实施近60个项目,综合整治水土流失面积164平方公里,完成长防林建设工程4万余亩,植树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5.7万亩,106万亩天然林得到保护,森林覆盖率达58.8%,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水源涵养地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投入两亿元,搬迁14家企业进工业园区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思路,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先,对工业产业布局做出重大调整,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高排放企业进入。为此,全市作出巨大牺牲,放弃一系列重大工业发展机会,累计拒绝10余家总投资金额预计达150亿元、工业年产值达450亿元、年地方税收可达90亿元的企业入驻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连续5年开展涉重金属污染整治、重点流域污染整治、水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先后投入约两亿元将南方真空实业有限公司、超越轻工机械有限公司、云艺钙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企业搬进新的工业园区内。先后关闭取缔了都江堰市金山钢铁厂等12家存在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企业。

  都江堰市近几年来不断组织工业企业、服务行业法人代表参加专题培训,提高他们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识。组织开展环境法律法规“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街道、进学校、进单位”等“六进”宣传活动。

  同时,都江堰市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和集镇赶场日等走上街头对市民开展环保宣传。利用都江堰电视台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营造有利的环境执法氛围,推动了环保工作向前发展。

  都江堰市生态环保与建设任务日益加重,今后,市委、市政府将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城市转型升级 ,坚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本质要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