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打响“饮水保卫战”
2013-08-08

贵州打响“饮水保卫战”

2013年08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8月6日电 (记者王念、胡星、杨洪涛、李黔渝、闫起磊、潘德鑫)农田龟裂、山塘干涸、作物枯死、饮水艰难……入夏以来,旱情在贵州大地上持续蔓延,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0个发生不同程度旱灾,15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220余万人饮水困难。

  绝不让一个群众断水!面对灾情,贵州数万干部下乡送水、社会各界增辟水源、群众团结互助找水……在旱灾区,一场“饮水保卫战”在群山峻岭间迅速展开。

  “绝不让一位群众没水喝”

  今年,贵州受旱时间较常年提前,受旱范围广。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

  针对持续蔓延的旱情,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时全面部署,启动了抗旱应急响应。各地组织力量挨家挨户排查群众饮用水情况,确保每家每户的饮水安全。省、市(州)、县(区)、乡(镇)的各级抗旱服务队紧急奔赴灾区。全省3万名驻村干部立即行动,投入到抗旱一线。

  抗旱救灾的第一战役是“饮水保卫战”,目标:“绝不让一个群众没水喝”。

  连日来,记者在旱区看到,机关干部、武警、消防、解放军的送水车、送水队活跃在各村镇。在不通公路的山梁上,送水队肩挑背扛,顶着烈日把饮水送到村民家中……

  在娄山关下的桐梓县高桥镇镇龙爪村上坝村民组,记者遇到遵义军分区官兵正给灾区送水,村民们备了各种各样的水桶,有序在路边排队取水。村民姚建新告诉记者,从6月底起,他们用水就一直靠送,每隔一天的下午4点左右,准有水送到。82岁的程攀珍老人家里的水缸已装大半缸水,她告诉记者,子女在外打工,水是镇里的干部送上门来的。

  黔东南州1100个驻村工作组把为群众抽水、送水作为重中之重。在三穗县滚马乡苗鸟村,陆德礼等4名驻村干部每天步行几里路,为没有青壮年劳力的家庭挑水,被群众称为“挑水干部”。陆德礼说,大旱当前,“保证群众饮水就是我们的首要工作”。

  遵义县龙坑镇八里社区驻村干部邹云霞及时协调抗旱资金2万元,在最短时间修复好旱区破损管道,保障了群众饮水“生命线”。绥阳县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摸底登记建立供水档案,确保不遗漏一个人。

  送水队活跃在饮水最困难的偏远山村

  “大家排好队,每家每户都有……”这几天,记者在贵州部分重旱区看到,由当地消防、人武部以及社会各界等组成抗旱送水队已深入到饮水最困难的偏远山村。  思南县塘头镇沙坝村干旱已持续两个月,饮水成为村民最大的困难。67岁的许朝喜年老体弱,家里只能靠两个小孙子每天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去水源点背上30斤的水。看到送水队把水倒进家里的水缸,许朝喜对送水队员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感谢党,感谢政府!”

  为解决村里困难群众饮水问题,塘头镇组织了有20多人组成的“抗旱救灾队”,每天用摩托车把水送到村民家中。每辆摩托一次能运100斤水,可供一个家庭用2天。“抗旱救灾队”队员吴家煌说:“许朝喜是饮水重点帮扶对象,我们要保证他家水缸不见底。”

  在这场“饮水保卫战”中,广大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冲锋在前,为受灾群众送去“甘泉”。

  毕节市消防部队全面启动了“红水桶”抗旱救灾行动。在金沙县城关镇金新村记者看到,2辆消防车被取水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消防官兵迅速铺设水带,设置“红水桶”供水点,为群众加水。

  在武陵山区深处的石阡县,公安民警全力以赴战斗在抗旱一线,先后出动警力3000余人次,车辆200余台次,为边远山区群众送水270余吨。

  旱区群众团结互助斗“旱魔”

  灾情凝聚人心。连日来,贵州旱区群众团结互助斗“旱魔”的感人场景不断在干涸的大地上上演。

  旱情发生后,黔南州惠水县大龙乡排楼村的1500余名村民出现饮水困难。村民们一合计,可通过修建一个25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一个3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从一处水流较大的山塘抽水来满足村里饮用水需要。但所需的物资和经费影响到工程的实施。

  村党支部书记唐和平带头贡献出自家的挖掘机和工程所需砂石,不计任何费用。村民们也积极捐资、投工投劳。灾难面前,最能体现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

  贵阳市修文县久长镇上寨村连续一个多月没下雨。在一些尚未完全干涸的溪水边、水塘边,当地村民在取水时相互理解、谦让,科学利用有限的水源。村民黎中才说,水塘的水本来就不多,我用多了,别人就没得用,大家都轮流用。

  遵义市桐梓县高桥镇高桥村东木村民组组长赵修建说:“干旱躲不了,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除了政府组织送水,村民自己的摩托车也纷纷下山拉水。”

  在旱情严重的思南县板桥乡枣树坪村,上百名村民齐心协力从80米的山脚下抽水到村里。抬水泵、铺管道、挑发电机……村民们团结协作,一个小型提灌站将为全村人“解渴”。71岁的村民石帮营已顶着烈日忙了多日,他说:“干旱虽然严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