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兰草成脱贫捷径
今年3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与当地的兰草协会联合对当地的兰草资源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发现万和镇的野生兰草品种达到121种。
由于万和镇珍品兰草资源尤为丰富,所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兰草交易的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4000 多万元。目前该镇2000余人从事兰草交易,海内外兰草商人常年驻点收购。经营兰草,成了这里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
过度采集使兰草濒危
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巨大的危机。万和镇的群众告诉我们,前几年,本镇山上野生兰草遍地,每年清明前后,翠绿一片,十里花香袭人,但如今,在镇附近的山上,很难找到野生兰草了。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来自海内外兰草商人以每蔸几元钱的价格,在当地农户中收购兰草,有的论斤购买,见草就收;有的高价请人挖兰。这些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某处一旦发现名贵兰草,人们便趋之若鹜,立马“地毯式”地扫荡一遍,有的连残根剩苗都不放过。
野生兰科植物的所有品种,均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二类保护的物种,本应该好好保护。虽然经过批准建立了随州市万和镇“七尖峰兰花自然保护小区”,但由于经费和人员问题,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为缓解兰草资源的过度采集趋势。曾都区政府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建立了区镇两级兰草协会,引导农户人工培植兰草。目前,该市建有人工种植兰草苗圃基地150多处、数量200多万株(盆)、栽培面积500余亩。
但总的来看,目前的兰草经济发展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合力,生产还停留在传统培植和小规模培植阶段。兰草种植经营活动缺乏组织引导,私挖滥采较多,兰草知识普及不够,相关技术和信息还相当滞后。兰草的濒危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人民日报》 (2006-06-02 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