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中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拥有海岸线1906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288公里,约占辽宁省大陆海岸线总长的60%,集中了我国沿海弥足珍贵的建设深水港湾和深水岸线的资源。大连港是我国著名的北方大港,也是国家交通发展战略中层次最高的沿海主枢纽港口和北方地区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生态型港口用智慧创造 由于海岸带的自然属性比陆地复杂得多,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生态系统也比较脆弱。港口岸线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港口及海岸开发建设如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呢? 在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为了编制出一份科学的港口规划,他们组织专家先后对大连市1906公里海岸线的水文、地质、地貌、陆域条件、港口岸线利用等情况,逐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为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规划资料。他们还通过数学模型试验,对规划港区的潮流、泥沙运动等自然条件改变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科学的规划得益于高起点,高起点得力于“引外脑”。 这两年,大连市充分吸纳了中外专家的意见和理念,在港口及临港工业发展布局上,注重建立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体系;大连港口及临港工业区域在讲究产业联动、产业的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及全球布局的基础上,将发展方式向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如今,港口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兼顾、相互统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大连的港口和海岸线开发建设增加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生态港口让鱼虾也和谐 在大连,建设生态环保型港口的理念已经悄然体现在港口建设的全过程之中:以往的港湾疏浚、疏浚土回填和外抛等过程是造成海岸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大连港口建设的疏浚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数量、位置和挖泥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疏浚作业对海底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沙的发生量;他们进行区域性土方平衡测算,尽量采用挖泥吹填方式处理淤泥,在施工中尽量减少水下爆破等危害性较大的作业方式。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强度,为的是尽量避开鱼虾产卵期。 在大连,建设生态环保型港口的目标是通过细致严格的海岸监管体系反映出来的。大连市根据海岸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尝试建立了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制度。他们对多项海岸工程实施了有效的环境监管和监督监测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石化公司油码头改扩建工程、大窑湾岛堤建设工程、北良有限公司散粮专用码头工程等5项工程的环境监管和监测;他们还对大窑湾二期工程、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30万吨矿石专用码头工程、北良有限公司油码头等在建工程进行动态的环境监管和监督监测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大连市还针对港口营运期污水、垃圾治理建立健全了海域海岸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严格控制港区污水、垃圾排放量;对建设期遭受污染的主要渔业资源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毒性;建立健全防范程序,做好溢油污染、危险货物泄漏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及防治对策等。目前,大连港务局所属的大连寺儿沟港、香炉礁港、大连新港、大窑湾港、大连黑嘴子港、大连港务公司,大连辽宁渔业集团所属的辽宁渔业公司港等,都已按要求配备了完备的承接船舶废水和污染处理设施。 一批生态型港口群正在这里涌现,一大批生态型港口群必将给大连这个东方大港增添无穷的活力。
《市场报》 (2006-06-05 第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