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气质量播报》成长记
2013年03月19日
多知道点
《北京空气质量播报》成长记
1998年2月2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期《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评价4项数据。
1999年3月1日起《北京空气质量播报》由周报改为日报,播出当日的空气质量数据,以满足百姓每日了解空气质量的需求。
2001年5月1日起播报又增加了空气质量预报数据,为第二天的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2008年3月18日《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开办广播直播栏目。
2011年1月1日 《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广播栏目在原来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每天播出3次的基础上,又在北京交通广播和爱家广播各增播一次,并且内容各不相同,由“一台三档”变为了“三台五档”,不仅增加了播出频次,也增加了为市民服务的信息。
15年前,一位政协委员的建议,让市民开始关注北京空气质量状况。5年前,《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广播直播栏目开办,让市民开始及时获得空气质量信息。如今,《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已成为市民了解空气质量的一个窗口,赢得了许多听众的肯定与支持。
唯有了解才能关心
1997年,站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塔观景平台向市区远眺,一个厚厚的“灰色锅盖”将京城盖了个严严实实,大量工业废气、烟尘、机动车尾气聚集在城市上空。赶上燃煤季节,人们总会感到气味刺鼻子、辣眼睛、呛嗓子。
1997年,时任九届市政协委员的张庆威,考虑到市民对空气质量的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同时,百姓对大气质量应该有知情权,在1998年1月的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新闻媒体公布空气质量》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写道:“为了进一步使北京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及时了解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促使环保部门加大行动力度,以及加强市民的环境意识,使全社会都享有环境的知情权,都来关心和了解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建议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北京市空气质量周报或日报。”
这份只有300多个字的提案很快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交不到一个月,时任市长的贾庆林在市长办公会上就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继而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998年2月28日起,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空气质量周报。
但是,在新闻媒体公布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举措,只解决了市民获得北京市空气质量知情权的问题。随着社会各界和首都市民全方位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家越来越关注北京市空气质量未来趋势的预报。
2000年,张庆威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又提交了《关于启动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提案,建议发布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报。一年后,他的建议又被市政府采纳。
2004年11月,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在调研城市管理工作时提出,要办一个城管电台,就像交通台一样,让群众自觉维护城市管理建设。
之后,经过多个部门的协商,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环保宣传中心与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FM107.3、AM1026)合作开办了《北京空气质量播报》栏目。2011年1月,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和爱家广播(AM927)也纷纷要求开办栏目,为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
唯有认同才能参与
“听众朋友,早上好。市环保监测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天白天,全市各区域空气质量都将不错,均在二级、良的水平。很适合大家外出,感受早春的气息。”
“听众朋友,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现在登上景山已经很难看到几年前四周青烟缭绕的情景。自北京市文保区逐步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治理低空面源污染以来,附近居民明显感觉空气质量好多了。”
每天早上7∶27,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忠实听众都会从收音机中听到《北京空气质量播报》播报员熟悉的声音。
栏目开播后不久,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负责收集、编辑的《听众反映专辑》便收到了听众舒兵写来的一封信,信中写到:“《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在第一时间向听众播出空气质量,宣传普及空气质量知识,报道环境保护资讯,十分方便听众安排外出和生活,实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受到我们的关注和欢迎。”
在信中,舒兵还写到“别看这个栏目小,只有短短3分钟,但作用大、效果好,百姓生活离不了。我在收听这个栏目后,增长了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像节目中播出的‘空气质量级别划分、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节能住宅建设’等,我听后收获很大,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该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如今购物,我已经使用购物袋了,以减少白色污染、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
之后,舒兵又建议栏目应该增加空气质量知识内容,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怎么形成的,公众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污染物。
2013年以来,北京市遭遇了罕见的连续雾霾天气,《北京空气质量播报》栏目增加了每天播出的频次,最多时由原来的每天4期增加到每天7~8期,最密集时每半个小时播出一次。听众通过登录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或收听《北京空气质量播报》,能了解到最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
如今,《北京空气质量播报》已经成为市民了解城市空气质量的窗口。不少热心听众常常通过电话、短信、写信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提出他们的问题和建议。
有听众说:“最早通过电视看《北京空气质量播报》,还说总悬浮颗粒物,现在PM2.5家喻户晓了;以前一到采暖季,空气脏乎乎的,近郊总悬浮颗粒物就有400多微克/立方米,全年可吸入颗粒物有160多微克/立方米,现在可吸入颗粒物降到了100多一点儿。这些变化都被记录在了《北京空气质量播报》里。什么也比不过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