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推出人体舒适度指数
2013年02月06日 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讯 今天(02月05日)上午,上海气象工作会议召开。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同时今年还将推出人体舒适度综合指数。
本次会议总结回顾2012年气象预报服务、气象现代化进展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把握上海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国家应急体系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经市政府批准今天正式成立。预警发布中心由市应急办牵头,依托上海市气象局业务系统,建设规范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原则,为全市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提供权威、畅通、有效的综合平台。平台设于市气象局气象公共服务工作区,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
预警发布中心将会同各相关预警管理部门共同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发布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手机短信、智能终端、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升信息发布能力,使得各类重要预警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发送至公众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上海超大城市安全运行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上海市气象局还推出2013年6件气象便民实事:一是气象业务工作区定期对公众开放。二是互动了解市民服务需求。三是常态化开展重大天气过程解读。四是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气象灾害多媒体信息。五是为公众提供人体舒适度综合指数。六是提供“直通车”式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其中“人体舒适度指数”是在原有体感指数的基础上推出的,该指数除了考虑气温、湿度、风等常规气象要素对舒适度的影响外,还将考虑城市边界层内的多种物理和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综合影响,比如反应性气体、PM2.5、紫外辐射、水汽以及它们在边界层内的相互作用和演变特征,其中重点关注霾和臭氧等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目前上海市气象局正在与卫生部门开展合作,根据多年来双方在健康气象领域的研究成果,研发建立综合性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指标体系。在不断检验、论证的基础上,将尽快推出较为成熟的综合性人体舒适度指数服务产品,并通过网站、电视、电台、微博等多种渠道对公众发布。今后气象部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邀请市民共同参与对 “人体舒适度指数”的评价。